长城新媒体记者 杨亚红 王亚
袁雅冬,河北支援湖北第一、二批医疗队队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主任。作为河北最早出征武汉的医务工作者,数十天里袁雅冬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在一线。
1月27号,到达武汉后,袁雅冬迅即与武汉市第七医院对接,并成立专家组,带领河北医疗队直接接管了该院的3个病区(当时共4个病区)以及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高的重症监护室、检验科。战“疫”的48天,他们累计收治患者429人,其中重症患者119人、危重症患者78人,累计检验核酸样本8144人份,全体医疗队员保持零感染。
3月20号,袁雅冬带领着医疗队队员平安归来。这几天他们过得怎么样?在武汉的那些日子里,又有着怎样的记“疫”?长城新媒体记者与袁雅冬面对面,听她讲战“疫”故事。
记者:现在是隔离休养阶段,你这几天状态怎么样?
袁雅冬:这几天进入调整状态,因为在武汉期间我们都是在高速运转。我们是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当时是武汉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每一个队员不仅承受着工作压力,同时还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直到现在大家才能逐步的去舒缓一下。
记者:你回到河北,在机场说:我们一个不少的回来了,当时是什么心情,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袁雅冬:从武汉的住宿酒店出发坐上大巴,到了机场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我当时也是控制不住自己,好长时间一直在流泪,大家跟我说话我也说不了。是高兴还是什么,我不知道。总而言之,能让大家都这么平安回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记者:不容易在哪?
袁雅冬:首先第一个人员不足,我们一开始去的病区里是48张床,而我们的医护和患者配比并不高,我们只有8个医生,14个护士。第二个超负荷运转,大家也知道,这是一个传染病,没有家陪,除了医疗护理工作之外,患者的生活护理方面也是需要医护来做的,所以说工作量很大。翻身、拍背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喂饭、端屎端尿都在日常工作里。在最初的时候,连推氧气瓶的车都没有,我们这些孩子们,就从病房那头把氧气瓶一个个的轱辘到病床旁,一天得轱辘40多个,空一个换一个,很辛苦。
记者:会害怕吗?
袁雅冬:在那种状态下就没有怕了。每次当大家问我们说你有什么想法,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医护人员见到病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开始科学有效的救治,如何开展你细致体贴的护理,当时病房里重症、危重症患者很多,一进病房大家就都第一时间迅速展开救治工作,真的是这样子。在那种状态下,容不得你多余的想要思考,也没有功夫去思考。
记者:当时救治的患者是什么样的?
袁雅冬:当地叫婆婆,这个婆婆真的是不容易,因为她一来医院就诊,收到了门诊的留观室,当时病人病情非常重,呼吸窘迫状态,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氧合较低,我几乎是每天都去看她。可就在她入院的前一天,跟我说她不治了,通过沟通了解到她太痛苦了,拒绝治疗,我说这可不行。鼓励她说已经有好转,并不是说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必须坚强,必须坚持。她一激动的时候,氧合就往下掉,我们每次还得跟她讲,您真的不能激动,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继续配合治疗。我们作为医护人员的这种着急,这种心思就是要把她的生命挽救过来。
3月8号,有一个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之后,我再次去看这个婆婆的时候,她就跟我讲说,我家人跟我说了,你是个大专家。从网上查了,你是河北的大专家,我一定要跟你合个影传给我家人,我说我一定满足你的心愿。
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你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袁雅冬:我们去的这150人当中,大家的经验不一样,工作习惯也不一样。当时这家医院没有呼吸科,也就没有呼吸专科医生,我们医疗队成员来自省内不同医院、有老有少。所以说这种状态下,你需要给大家去制定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怎么样去甄别,怎么样去诊断、怎么样去治疗、怎么样去进一步的管理这些患者。所以说当时去了之后,我就跟当地的医院提出,需要成立专家组,让大家尽量做到专家组制定救治方案,做到科学救治,做到同质化。
记者:在救治患者过程当中,要和病人近距离接触,有没有想到过会给自己带来风险?
袁雅冬:没有人想,我们所有人都没想过,都是事后再想觉得挺可怕。有一个病人是一个老先生,来的时候病情挺重,需要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病人自己恐惧,自己痛苦,家人不能来陪伴,不能来安慰,拒绝应用呼吸机。他闹起来时,嘴里的飞沫一直在喷,这也都是传染几率很大的。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很多,事后想想当时是真的挺可怕的,可是我们都过来了,真的是都过来了。
48天的时间里,我们一共收治了400多个患者,其中有350多个好转出院。剩下的一部分患者也都是在好转,只是没有达到出院标准而已,根据国家统一安排,已经转往其它定点医院。如果再有一些时间,我相信剩下那些病人也都会是好转出院的,真的是!所以说大家付出是有收获的,这么多的病人好转出院,这件事永远是让我们提起来很自豪很开心的事情。
记者:通过这次战“疫”,你觉得团队里的年轻人有变化吗?
袁雅冬:这些孩子们在家里真的都是宝贝,是爸妈的小公主、小公子哥,可是到了医院你就不能这样讲,因为患者他就认为你就是个白衣天使,你就是个大夫,你就是个护士,所以你就得担当起这份责任来。因为现在病人需要你的支撑,只有你的支撑才能给他康复的信心。
这些孩子们挺懂事的,知道自己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穿过隔离病房的这道门往里踏的时候,大家不可能没有害怕的心理。有很多不错的孩子说我第一个进。经过这件事之后,这些孩子们真的是成长了。
我们的团队真的是一个有勇气、有担当、有仁心、有仁术、有奉献的一个团队。我们没有给河北丢脸,我们在武汉展现了我们河北的医疗水平,并获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记者:工作36年,从非典到甲流再到这次的新冠肺炎救治,每次你都会冲到一线。这些年,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
袁雅冬:我的理解就是,你要选择了,就应该把它变成你喜欢的事情。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终生学习。不能说我这年龄大了,大家都得听我的,你得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你应该是先于其他人掌握了知识,深刻的理解了,去跟大家去探讨,去分析,大家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赢得人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