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风光。贺友顺 摄
长城网讯(记者 王林红)“白洋淀的水多了、清了,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在河北省白洋淀景区,从事人工划船已有20多年的刘师傅对记者说,这些年,他也曾想过换条油船,省些力气,但想想还是觉得不行,“虽然划一趟船很累,但对环境有好处。”
随着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白洋淀周边群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为维持白洋淀合理水位,改善淀区水质,今年3月份以来,白洋淀枣林庄枢纽四孔闸提闸向赵王新河泄水,预计到6月底结束。
河北省水利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向下游生态补水持续时间最长、补水量最大的一次,将有效缓解下游沿线各地生态缺水现象,持续提升下游河道水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白洋淀的最高水位达7.4米。”该负责人表示,实施生态补水,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对改善白洋淀水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前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部分提出,要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合理调控淀泊生态水文过程,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
一艘清理水面的小船正行驶在茫茫淀水上。
去年年初,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黄大树刘泵站正式启用,黄河水源源不断地输入淀区。至此,白洋淀多水源补水机制基本建成,引黄河水、引南水北调中线长江水等,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河北统筹引江水、引黄水、水库水和再生水,共计向白洋淀补水近9亿立方米,生态效益日渐凸显。
“只有水源足够干净、水质足够好,才能长时间大规模向下游补水。”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补水外,新区还通过治污、清淤等措施综合治理,不断改善淀区水质,做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作。
相关专家表示,长时间大规模向下游补水,既有利于增加淀泊水动力,让淀水真正“活”起来,也能满足白洋淀安全度汛要求和下游部分地区春耕生产用水需求。
下一步,河北省相关部门将立足省情水情,继续加大外流域调水力度,努力增加向白洋淀补水水量。同时,将探索建立向下游河道补水常态机制,让清洁补水在上下游、淀区内充分流动,最大限度增强水体自身净化能力,使“华北明珠”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