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80后“第一书记”刘中文:进京6年间3年扎根河北扶贫一线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晨光 刘梦妍 
2020-04-10 18:19:00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晨光 刘梦妍

  3月17日,刚刚解除自我隔离的刘中文像疫情以前一样,一起床就到村里转悠。疫情还在严峻之时,刘中文跑回村里,用他的话说就是“放心不下”。回头一看,刘中文作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关干部被派到河北唐县齐家佐乡史家佐村当“第一书记”已经快两年了。

(刘中文根据自己在唐县的扶贫经历改编的歌曲《史家佐的康庄大道》,点击试听。)

  

河北唐县史家佐村全貌。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梦妍 摄

刘中文在给记者介绍村里情况。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梦妍 摄

  80后第一书记 保住了省级非遗扶贫产业

  初入史家佐村,刘中文遇到的挑战不小。

  “你别问了,问了你也管不了这事。”当时的村民、现在的村支书杜红兴面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小伙子一脸不耐烦。

  唐县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建筑之乡,尤其以古建的修建和彩绘而闻名。杜红兴是古建砖瓦烧制技艺传承人,到他这辈已经是第五代了。他告诉记者,早年间史家佐村一大半的劳动力都在进行古建砖瓦的生产工作,收入不低。2014年,由于传统烧制方式造成较大污染,多家烧制厂关停了。

  杜红兴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不能本地烧制,去外地来回运输费、人工费等费用加一起,一块砖的成本就要从以前的2元变成3.5元。成本上升,销路自然变窄,村民的收入也就变低,很多人因此放弃了这一行。

  这一切,刘中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工人们在搬运古建砖瓦。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梦妍 摄

  了解情况后,刘中文大量查阅资料,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往厂子跑,和几个古建砖瓦厂厂长来回探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恢复本地生产。

  经过调研,刘中文发现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砖的原材料是一种叫黏土的不可再生资源,十分稀缺;二是以前用煤烧制污染太大。明白症结所在,多人讨论的结果是通过建筑渣土或者页岩代替黏土,燃料方面利用罐装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取代煤窑烧制。

  为此,刘中文在向上申请建设保定市保护性生产示范基地的同时,多方宣传的齐家佐乡传统古建砖瓦制作技艺也在去年年底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中文召集村民讨论村子发展方向。本人供图

  虽然暂时还没能实现本地生产古建砖瓦,但刘中文的努力村民看在心里。“我这个厂子就是刘中文帮忙跑办的,现在生产模式是通过一些废料经过加工产出清洁能源代替煤,可用于村民生产生活,未来也可用于古建砖瓦的烧制。”唐县恒旺利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高月亮表示,之前对于本地烧制古建砖瓦这件事想都不敢想,是在刘中文的引导和努力下,现在看到了希望。

  “如能顺利获批生产示范基地,就能让古建砖瓦这门传统技艺恢复活力,对村民就业、增收、致富有很大促进作用。”刘中文说。

  这是刘中文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在村里走访一圈,“实诚”、“认真”、“办好事”是村民们评价他的“高频词”。

刘中文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本人供图

  在刘中文的努力下,村集体办起了扶贫车间、建起了养殖大棚,村里由他刚来时的24户未脱贫,到现在只剩下7户18人,预计到今年六月,全村将消除绝对贫困。

  手里弹唱着吉他 心里牵挂着西柏坡的娃

  记者来到村委会大楼,刘中文就住在这里。他的房间在二楼,屋子不大,一张桌子、一个沙发、一张床,把整个屋子挤得满满当当。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床上放着把吉他。

  “这把吉他是我在西柏坡支教时买的,那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刘中文的思绪被拉回到三年前。

刘中文在西柏坡支教期间,创作了两首民谣弹唱给孩子们。本人供图

  2017年,单位要派人前往西柏坡支教,并且有年龄限制不能超过35岁,领导问了他,他说去。“我想了想自己当时快34了,错过这个机会就不会再有了。”刘中文说到。

  在西柏坡,他白天教课、晚上唱歌,像是回到了22岁那年,那时刚刚大学毕业,在贵州毕节山区支教。

  张光辉是刘中文班上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但由于性格内向,朋友不多。刘中文了解到他家里条件不好,自身总有自卑心态。为此,他又化身音乐老师,经常教光辉唱歌,慢慢地,光辉的心扉被打开了。

刘中文组织西柏坡的孩子们来北京研学游玩。本人供图

  在西柏坡,刘中文给孩子们承诺,谁考上重点高中,就能免费去北京玩一圈。一年之后,刘中文兑现承诺,15个孩子第一次到了北京。

  回想起在西柏坡支教的经历,刘中文感慨这一年是他和音乐最紧密的一年。“当时学校安排说要创作两首民谣,教给孩子们,然后当时的队长范龙山作词我作曲,两首歌就这么成了。”看着孩子们唱着自己作的歌,刘中文无比自豪。

  在学生们眼里,刘中文和他们遇到的老师不一样,他就像邻家大哥,总是给他们讲述大山外的世界。

  从贵州到北京 13年公务员吃得多是农家饭 

  刘中文的经历十分丰富,湖北出生、贵州读大学,成为公务员后的13年里,他分别在三个省份的8个单位工作过。他先后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化乐苗族彝族乡、六盘水市委组织部、水城县计生局以及六盘水市人社局工作。“我就是想着趁着年轻可以多经历、多走走,服从组织安排吧。”七年时间换了四个工作,还全是在基层,刘中文过得充实而接地气。

  2010年,刘中文和妻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他们也在水城县买了房。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就让他就先在水城县计生局借调工作,工作地点距离他家不到一公里。这也是他照顾家最长的一段时间。

在贵州上大学时的刘中文。本人供图

  2014年的秋天,他通过中组部遴选考试被当时的中央编译局录取。当时的他整整30岁,孩子4岁,在妻子支持下,他到了北京。2017年,他前往西柏坡支教。随后又被单位选派到唐县史家佐村驻村扶贫。

  交谈中记者明显能感受到,刘中文做工作不是应付差事,而是带着热情且不知疲倦。“我本来就是农村的,且一直都是在基层工作,对这些事比较熟悉,也很有感情。”在他的眼里,经历要比金钱和名利重要的多。

  愧对家人 无愧青春

  谈起除了工作以外的事,刘中文说他爱唱歌。

  “那一年的那一天,来到这唐县。满眼的绿色田野,初来乍到的夏天。”这是他根据自己在唐县的扶贫经历改编的一首歌曲《史家佐的康庄大道》。

  歌词中提到“北京很大,山村很小,谁不想在家陪妻儿老小。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每天在山沟里移动双脚。”刘中文说,每每唱到这里,他都会因为对家人的愧疚而难受。

刘中文一家六口。本人供图

  “想家,真的想家。”由于长时间不能回家,刘中文经常和家人视频,在视频时他会给两个孩子弹吉他唱歌。而孩子们问他什么时候能回家,他却总是无言以对。

  让刘中文感到欣慰的一点是,他认为35岁是青年的终结点,以一次扶贫经历结束自己的青年时代,在他心里很有意义。“虽然有愧于孩子,但当未来我给他们说起这段历史,我可以很自豪地说,你们的爸爸参加过伟大的脱贫攻坚工作。”刘中文说,这样想对自己也是一种安慰。

刘中文在山上弹唱《史家佐的康庄大道》。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梦妍 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距离宣布全面脱贫的期限越来越近,这给了刘中文不小的压力。“创作这首《史家佐的康庄大道》是给自己解压,更重要的是想激励自己。”

  另外,刘中文还想借这个机会,把这首歌分享给更多的全国一线扶贫干部。希望大家一道克服难关,把驻村的工作任务完成好,争取早日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正如歌词里面唱的“我们还在同一道,为了明天会更好,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关键词:扶贫,书记,吉他,青春责任编辑:刘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