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王璇 郑梦婷)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分餐制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那么,分餐制到底有多重要?我们“筷”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分餐制并非“舶来品”
“分餐制在很多国人的印象里是西方的饮食习惯,但其实我国的分餐制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宋代以后,具有现代意义的合食才形成气候。”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胡民说,从古代到现在,从分餐到合食,虽然社会发展一直在进步,但人们在用餐的方式上却是“倒退”的。
胡民表示,说起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太习惯,但历史上,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分餐制,主要也是为了避免传染病。
“使用公筷、进行分餐制不仅可以避免唾液中的一些细菌病毒传播,如减少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也可以减少甲肝等疾病的传播。”胡民介绍,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很容易通过共用碗筷传播。
60%!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低于成人
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呈螺旋状,可以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一种能够在人体胃内长期定植并导致慢性炎症的细菌。“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自然人群中感染率为60%左右。”胡民认为公筷分餐就是专门为卫生问题设计的,可以有效阻断经口传播疾病的感染,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即便平时,也应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胡民说,“目前研究发现很多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与其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父母先咀嚼再喂食或者用嘴吹凉食物相关。”他坦言,平常聚餐时不分餐、相互夹菜也会增加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多是“病从口入”。因此胡民表示,家长应鼓励儿童尽早独立进食,不要咀嚼后喂食,可以使用搅拌机或者刀具进行食材加工,避免用嘴吹凉食物,可以用扇子代替。
胃中“幽灵”关乎群体健康,公勺公筷更美“卫”
“如果老年人思想保守不肯改变旧习,需要家里的年轻人多给他们做科普,还可以拿孩子的健康‘说事’。”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常丽丽亦认为实行分餐制需要全家齐动员,家中只要有一个人不肯改变,分餐制就不容易推动。
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了解合餐存在的传播疾病隐患,多数人没有概念。“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外,共餐还有可能增加甲肝、戊肝等疾病的传播风险。”常丽丽说,鉴于幽门螺旋杆菌与多种胃部炎症甚至癌症密切相关,因此一旦出现泛酸不适、饱胀等消化道症状,要及时就诊。
“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尤其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推行公筷制、分餐制。”常丽丽表示,良好的就餐习惯和健康观念不应该仅在疫情时期倡导,而是更应该融入日常生活习惯中,形成健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