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长城原创 >> 财经新闻部

【河北战贫图志①】丰宁“非遗”美 百姓日子甜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商棠 袁立朋 李皓 2020-06-09 15:01:00

  纤毫入微、神韵饱满的丰宁满族剪纸,华贵富丽、气韵生动的布糊画,精致繁复、造型别致的铁艺灯笼……这都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非遗”项目,在全县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动能之一。

  丰宁因乾隆皇帝取字“丰阜康宁”而得名,其满族民俗文化丰富独特。2018年6月,丰宁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全国十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丰宁以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切入点,依托丰宁满族剪纸、布糊画、木作技艺、铁艺灯笼4个“非遗”项目,推进传统工艺与贫困村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走出一条“非遗+扶贫”的脱贫攻坚新路径。

  丰宁依托全县8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聘请全国及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对贫困群众、农村留守妇女、弱劳动力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贫困群众掌握了脱贫的技能,文化转变成了生产力。 6月3日上午,浇完地里的苗,二道营村的张鸣凤就赶紧到非遗扶贫铁艺灯笼就业工坊领料了。张鸣凤去年在工坊收入4000多元,实现了脱贫。这个工坊去年收入40多万元,利润17万元。既为百姓增收,又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扶智”和“扶志”“润物细无声”,一天天改变着丰宁百姓的生活。

  丰宁全县累计培训256批次,培训学员6.1万次,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鼓了口袋,美了乡村,富了精神,“非遗+扶贫”正给丰宁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幸福、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写在百姓的笑脸上。

长城网记者商棠 袁立朋 李皓 摄影报道

6月2日,在丰宁“非遗”传承基地,人们在欣赏展馆内的丰宁铁艺灯笼。

6月2日,丰宁满族剪纸“非遗”传承人李金民通过网络给全县学员们上课,讲解染色技巧。  

6月2日,丰宁“非遗”扶贫剪纸工坊的优秀学员、五道营村的孙桂芹在家中剪纸,吸引了邻居们前来学习。 

6月3日,丰宁铁艺灯笼“非遗”传承人张桂贞(左)在位于丰宁二道营村的“非遗”扶贫铁艺灯笼工坊内指导学员制作灯笼骨架。 

6月3日,学员在位于丰宁二道营村的“非遗”扶贫铁艺灯笼工坊给灯笼涂胶固定蒙罩。 

6月3日,学员郑海龙在位于丰宁二道营村的“非遗”扶贫铁艺灯笼工坊拧制灯笼骨架。  

6月3日,学员们在位于丰宁二道营村的“非遗”扶贫铁艺灯笼工坊制作灯笼。  

6月3日,在完成一笔订单后,丰宁“非遗”扶贫铁艺灯笼工坊的老师和学员们高兴地前去装车发货。

6月3日,丰宁布糊画“非遗”传承人郝如香(右)在位于偏道子村的“非遗”扶贫工坊内指导学员制作布糊画耳坠产品。

6月3日,学员在位于偏道子村的“非遗”扶贫布糊画工坊工作。   

6月3日,学员在位于偏道子村的“非遗”扶贫布糊画工坊制作樱花作品。  

疫情期间,丰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师生们创作了大量“抗疫”主题作品,图为6月2日,人们在丰宁“非遗”传承基地参观“抗疫”主题展览。

关键词:脱贫攻坚|承德|丰宁|非遗|工坊|扶贫就业|扶智|扶志
责任编辑:袁立朋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
版权所有  长城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170001号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