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微视频|这个扶贫车间没有贫困户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世豪 张登峰 
2020-07-02 08:58:00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世豪 张登峰

  武强县周窝乡董庄村贫困户张景顺第一次来到扶贫车间,扶贫设备上贴有他的名字。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登峰 摄

  6月26日,如果不是武强县扶贫办安排,周窝乡董庄村贫困户张景顺不会去看自己“投资”的扶贫车间。

  用张景顺的话说,“我身体不好,从村里到扶贫车间有三十多里路,来回不方便;签了协议,收到收益分红,不用到现场看就很安心。”

  前些年张景顺突患尿毒症,巨额的治疗费用花掉了家中的积蓄,张景顺也失去劳动能力,他家成了“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户。在各项脱贫政策帮扶下,张家的支出压力有所缓解;当地党委和政府考虑得更多:要为贫困户开拓持续稳定增收的门路。

  2019年,中国农业银行向武强县捐赠了一笔专项帮扶资金,专门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帮扶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乐器产业是武强县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该县依托乐器行业龙头企业,创新“乐器+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实施乐器生产加工扶贫项目,帮助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户获得稳定的项目收益,实现贫困户如期脱贫且不返贫的工作目标。

  经过多方考察、第三方评估等程序,武强县扶贫办选中几家盈利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武强嘉华乐器有限公司是选中的企业之一,张景顺和其他118户贫困户签署“购买乐器加工设备与嘉华乐器公司合作”的协议,嘉华乐器为设备建立了专门的生产车间,大家都称为“扶贫车间”。

  “贫困户将一家一户分散的资金集合起来,购买了业内最先进的设备。比如这台生产小号配件的机床,生产出来小号活塞管已经得到世界小号领军企业的认可,一些欧美顶尖企业还考虑跟我们合作。”嘉华乐器公司负责人颜彬说。

 

操作扶贫设备的西中旺村村民路桥是一名“80后”,但他家不是贫困户。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登峰 摄

  操作这台设备的是武强县西中旺村的村民路桥,在这位“80后”年轻人的操作下,一只只符合标准的小号配件很快被打磨好。虽然这里是扶贫车间,但路桥家并不是贫困户,在嘉华乐器所有扶贫车间中,竟没有一人属于贫困户。

  “我们公司有两类贫困户,一类通过扶贫车间获得收益分红,一类通过劳动取得收入。我们会优先录用贫困户,但所有员工根据各自所长安排岗位,所以扶贫车间不一定有贫困户。但是,我们把效益最好的生产线放到扶贫车间,优先保障贫困户早日脱贫。”颜彬说。

  张景顺手里有一份与嘉华乐器公司、董庄村的三方协议,这份协议规定:贫困户只需要利用补贴的专项资金购买乐器生产设备,而乐器生产与销售的工作由嘉华公司来完成。

  至于乐器生产和销售,张景顺一点都担心,“嘉华乐器扎根我们县七八年了,是世界知名乐器公司GEWA的中国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国外,效益好,销路也好,我们不用操心。”

  如何确保贫困户的收益?按照协议,贫困户保底的年收益是3000元,合作期是5年;而如果扶贫车间效益好,每户贫困户还能获得“3000+”的年收入。

  武强嘉华乐器有限公司为扶贫设备建立了专门的生产车间,被称为“扶贫车间”。长城新媒体记者 张登峰 摄

  “简单来讲就是,资金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收益权归贫困户,设备使用权归公司。合作期结束,嘉华公司只能把设备购买资金全额退还给贫困户所在的村委会,而不能退还设备;村委会收到资金后,不能直接分给贫困户,主要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和扶贫开发事业。”武强县扶贫办主任张建强说。

  事实上,自2019年7月以来,武强县已有两批共119户贫困户通过专项帮扶资金与嘉华乐器签署合作协议,共为贫困户带来超过50万元的稳定收益。

  “使用了最先进的设备,最大限度降低扶贫车间各项成本,从而确保了贫困户的收益。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出一些智能化的生产线,建立‘无人’扶贫车间,为签署协议的贫困户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收益。”颜彬说。

关键词:贫困县,武强,扶贫车间责任编辑:张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