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微视频 | 长胜堡的牛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甜肖 
2020-08-18 10:16: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郭甜肖 路钦淋

    仲夏。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五道营乡长胜堡村。草丰林茂,连空气都透着青草的香味儿!

  最近,贫困户郑宝海家中添了一头“牛宝宝”。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驻村第一书记的刘憬志比老郑还要激动,“牛生牛,钱滚钱,宝海家增收致富没问题!”刘憬志说,这个村最“牛”的产业就是养牛!大伙儿通过养牛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 

  是啥“牛”,咋这么牛?记者决定进牛舍,探脱贫经。

长胜堡的牛。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一路上,刘憬志滔滔不绝:我们村外出务工占村民收入一部分,但大幅度增加收入还是发展养殖,养要看养什么、怎么养……   

  “哞哞”叫声迎风飘来,一片牛舍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牛舍里,一头头体形壮硕的牛悠闲地嚼着饲草。牛舍门口我们遇见了郑宝海。  

  “现在养了多少头啊?收入怎么样?”记者一连串发问。  

  “养了50头呢,没想到养牛能挣这么多!去年银行贷款加上俺自筹投资的10万元,整年算下来干挣8万,今年还要多养哩!”一本账,郑宝海越算越来劲儿。  

  为啥养牛能挣这么多? 长胜堡村山地多平地少,即使在地里“绣花”,也没有大奔头,种的庄稼刚够糊口。2016年村里的贫困户有47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高达75.9%。 

  对于脱贫致富,村民们早已“望穿秋水”。怎么办?培育脱贫支柱产业,争取资金、技术支持,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产业扶贫不能轻易改变村里原来的产业结构,长胜堡村有养牛的传统,而且秸秆资源丰富。可品种老化,村民缺技术,养殖效益低。”刘憬志和工作组、村两委一合计,因地制宜,养牛!这些年牛肉市场价格稳定,扶贫政策越来越好,村民养牛积极性高。 

郑宝海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养殖情况。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土生土长的农民郑宝海虽说文化水平不高,但能吃苦,干起农活来是个好把式。“驻村干部来家里问要不要养牛?”听说政府有优惠政策,养殖技术还有人教,郑宝海觉得,“这么好的事,当然要干!”。

  眼前这8座牛舍,规模不算大,但养殖区、草料区一应俱全。“这其中就有我承包的牛舍,平时我就住在这里。村里防疫站的技术指导员经常过来,有啥不懂的随时都能问。”郑宝海说。

  “我们通过个人自筹、村里支持、国家补贴的形式建了3310平方米牛舍,建档立卡户1平米承担100元的费用,就能进行规模化养殖。”刘憬志说,村里鼓励农户黄牛育肥的同时,积极引进基础母牛,还聘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养殖技术。

  养殖牛舍的建立,不仅让贫困户有了养牛脱贫的底气,集中养殖模式也为乡村治理探索了新思路。记者在长胜堡村建的牛舍区转了一大圈,发现这里饲养着千八百头牛,却嗅不到牛粪的难闻气味。

  “把牛集中起来,使用发酵过的牧草、玉米等青贮饲料喂养,排出的牛粪气味低,上膘快,传统养牛喂养三天也达不到一天用青贮饲料喂养的效果。而且牛舍饲养,每天清理一次,圈舍干净整洁,冬天还暖和呢!”刘憬志一脸自豪地说。目前长胜堡村养牛户达到33户,数量由600头增加到近千头,每户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如今,郑宝海已经熟悉了养殖的运营流程,掌握了饲养技术,今年他计划把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头。“到时候把牛承包给其他村民,饲料和喂养由他们来管,我搞管理。这样就能长期发展了!” 

  采访完出村时,我们被迎面开来的运输卡车堵住了,正好有机会欣赏风景。当夏天光顾长胜堡村,满山的树木从石缝间伸展出翠绿守护,蓦地觉得,道旁的野花绿草比来时更繁茂了些,这里的每一件微小的事物,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变化时刻都在发生。

关键词: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养牛责任编辑:郭甜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