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李桃山,男,48岁,石家庄岗南水文站站长。
【感人瞬间】
李桃山的父亲是老一辈水文工作者,在小觉水文站待了一辈子。有一次,十岁的李桃山问父亲:“这每天测测测,有什么必要呢?”父亲告诉他:“修桥、修路、饮水、种粮、防汛抗旱,全指着这些数据呢!”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李桃山突然觉得这项工作如此重要。就因为这一次对话,多年后李桃山成为了一名水文人。从18岁到48岁,从青年到中年,不论刮风下雨、高温严寒,他都上水库大坝监测水文数据,雷打不动,远离市区,远离亲朋,日夜与水库为伍,与江河为伴……
【新闻故事】
作为河北省管辖的第一大水库——岗南水库的重要监测站,岗南水文站为上下游防汛调度提供数据依据,关系着数百万群众的安危。
记者来到岗南水文站,等了10分钟,岗南水文站站长李桃山拿着数据本,刚刚从水库那边过来。记者注意到,李桃山的防雨服上全是泥,他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早上测水温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习惯了,没事。”
李桃山向记者介绍水文监测设备。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摄
1972年出生的李桃山今年48岁,18岁的他就来到了岗南水文站工作,如今已经在站里坚守30年了。他的父亲就是老一辈的水文工作者,在小觉水文站待了一辈子。有一次,十岁的李桃山问父亲:“这每天测测测,有什么必要呢?”父亲告诉他:“修桥、修路、饮水、种粮、防汛抗旱,全指着这些数据呢!”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李桃山突然觉得这项工作如此重要。
李桃山告诉记者,水文站的工作其实很枯燥,每天就是测水位、测流量、测水温、泥沙颗粒分析之类的。但是日夜与水库为伍,与江河为伴,也成了自己熟悉的生活。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的职责重大,需要及时监测汛情,为防汛提供决策参考,也被誉为“水文哨兵”。而且一到汛期,他们往往好几天睡不了一个好觉,尤其是面对天气恶劣的时候,每一次出发,都像是一次冒险,因为不知道前方会碰上什么危险。
每天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凌晨2点,主汛期的时候,李桃山和他的同事们都要对水情进行监测,如果遇到强降雨,间隔时间则会缩短到4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就算不在主汛期,他们也要一天监测两次。
李桃山正在统计水文监测数据。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摄
1996年的汛期,一天突降大雨,李桃山前去测水位。“当时我正往前走路爬坡,突然眼前一道亮光,一道闪电劈了过来,正好击中我前面的一个铁塔,如果它再往后挪十几米,可能我今天就不能坐在这和你聊天了。”
如果说遭遇闪电算是“极端事件”,那日常的摔跤和滑倒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了。尤其是冬天路上结冰的时候,李桃山骑摩托车上水库观测水位,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擦伤碰伤也是反反复复。
1990年到2020年,30年的坚守,李桃山也见证了水文站的进步。2018年,站里在水库上安装了自动监测装置,从办公室就可以实时看到水库的水位情况。除了设备,交通工具也逐渐现代化。他告诉记者:“一开始我们是骑自行车去监测,后来骑摩托车,然后是三轮车,现在我们是开车过去了。这就方便太多了。”
李桃山坐在水库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摄
李桃山有3个孩子,平时聚少离多,大女儿还跟着李桃山在水库边的镇子上过学。“家人的体谅是我最大的后盾,我爱人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么多年,一声‘辛苦了’早已表达不了感谢了。”李桃山说,“很多朋友都劝我转行,但是我已经把水库当家了,离不开了。而且,我也必须把岗南水库的数据测量好,为防汛抗旱提供最精准的数据,这是我的责任啊。”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有一位市区的朋友来找李桃山短暂的相聚。他的朋友告诉记者:“见他一面可太难了,他都长在水库了,不来凑他,一年也见不着一次。”
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许多水文站点设在远离城镇的山区或农村,有的站甚至周围连村落也没有。在那里,远离城镇,远离繁华,远离家人。在清静的背后,更多的是清贫和孤寂。
也许在外人看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水文工作变得轻松不少。但其实干这一行的人都懂,选择了水文站的工作,就选择了寂寞与坚守。
【网友评论】
@芝麻芝麻开门吧:以前都不知道还有水文监测的职业,太伟大了!
@小糊涂:水文人的家人不好当。
@枫叶落下:岗南水库就在我们家乡,为老乡点赞!
@L先生:远离市区,心也静下来了。
@我是谁:感人!感谢他们的默默坚守!点赞点赞!
(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刘梦妍 周亚彬 韩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