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袁雅冬:为医,救死扶伤;为师,教书育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艺薇 宁朝伟 
2020-09-10 11:02:29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王艺薇 宁朝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袁雅冬的名字被千家万户熟知。“温雅惠仁尚,暖冬和祥景”就像这幅字描绘的一样,初见袁雅冬给人一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温暖。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一名医生,却不知道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袁雅冬率领河北省第一批河北医疗队支援湖北。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

  2020年大年初一晚上,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袁雅冬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她说,“我是医生,又是党员,危急面前,哪怕只要一个人,也得我先上!”每次面对危机,她总是冲锋在前,挺身战斗在第一线。

  到达武汉后,她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第一时间投入到抗击疫情斗争中。一线救治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复杂和困难程度超出想象,医院里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到处挤满了等待救治的患者,接管的医院是面临搬迁的过渡医院,条件非常简陋,防护物资和医疗资源非常紧张,作为首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袁雅冬在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前、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没有退缩,在她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袁雅冬(中)正在了解患者情况。

  在组织救治过程中,袁雅冬坚持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超负荷工作状态下,与队员们一起抢着值班,分析病情,下达医嘱,用手中从不离身的“武器”——小本本,不时记录着每个危重病人的情况。有些资料和数据一时记录不下来,就用手机拍摄下来,逐一研究,实行一人一策一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千方百计提高救治率。48天时间里,袁雅冬和她的团队累计收治患者429人,其中重症患者119人,危重症患者78人,治愈出院338人,累计核酸检测8144例,交出了所辖病区医护零感染、出院零回头的骄人答卷。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这不仅表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还包括你要有高超的医术。”袁雅冬这句话平和而有力,她做到了。“有她在,就托得住!”医疗队的战友们对袁雅冬信心满满。

  用心培养,坚信每一名医生都能成为医学家

  从医36载,袁雅冬始终从事医教研工作。她一直坚信,培养和教育未来医生的责任归属与医生和医学专家,要想要做好一名医生,还应该成为一家名教育家。

  自2002年9月起,她开始负责河北医科大学内科教学管理工作。从积极准备备查、接受检查,到如今作为专家对国内医学院校进行评审;从建档建制、规范临床教学活动,到探索临床教学新方式;从一次次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基地建设、整合课程建设、到国考题库建设;从精品课程建设、本科教学评估、到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这些经历和过往都历历在目,过程虽然辛苦,但是看到现在的种种成绩,我还是蛮喜悦的。”袁雅冬如数家珍一般的说着这些教学成果。

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队长袁雅冬寄语河北医科大学学生。

  医者师者,从武汉归来后,袁雅冬多次与学生交流,把医者情怀传递给她们,告诉他们作为一名医者,在危机面前,必须知重负重,勇于承担,无私奉献,专业执着。 

  今年6月份,袁雅冬在全校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上说道,“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请记住你们每一天所遇见的不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请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严也是爱啊”

  “袁老师,对我们极其严格,其实我们多少都会有点怕他。”学生眼里的袁雅冬成了“严厉、严谨”的代名词。她总跟学生说,医生面对的是生死,医疗行业绝对不能犯错,面对患者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没有重来的机会。

  作为河北省呼吸病学术带头人之一,她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同时,她热爱住院医师培养事业,深知对于年轻医生来讲,重要的是打基础,因此她在知识技能掌握方面要求从细从严。她通过交班、查房病例讨论等形式严格管理,动态观察每一位住院医师的成长变化,及时表扬和指出不足,让大家感受到这是一种关爱。

学生献给袁雅冬的祝福。

  ​“您虽然很严厉,但是我们还是从您那学到了很多东西。”袁雅冬说每次听到学生跟自己说这些话,都觉得特别欣慰。专业上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袁雅冬就像妈妈一样宠爱着自己的学生。从学生们迈入校门的那一刻,袁雅冬就开始与他们交流谈心,从学习到生活,从个人发展到考研就业,她无时无刻都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她一直坚信,严也是爱呀。

  “一名好的医生未必是一名好的老师。”袁雅冬说,对于一个老师而言,如何把自身的知识、才华传授给学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做到的,教育学是很高深的一个领域,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其实挺难的。

  “这世界上不缺乏教师,不缺乏学术成就斐然的教师,缺乏的是真正爱教育、懂教育、爱学生、肯奉献的教师!”

关键词:师者责任编辑:李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