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身边的劳模•学习的榜样①】“技能大师”李征:创新关键在于用实践去检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艺萌 刘澜澜 
2020-11-24 20:28:45
分享:

  开栏的话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河北省共有98人接受表彰,其中全国劳动模范6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33人。“抗疫先锋”袁雅冬、“卫星通信巾帼英雄”孙晨华、“技能大师”李征、“病虫害专家”康爱国、“知识型产业工人”李伏玉……这些勤勉工作的“金牌劳动者”奋斗在河北各行各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勇于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唱响了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即日起,长城新媒体推出“身边的劳模•学习的榜样”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有梦想、肯实干的劳动者!

  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刘澜澜

  【人物档案】

  李征,男,汉族,197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副主任,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网工匠、国网青年五四奖章等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物故事】

  一人拥有国家专利105项,创造经济效益8700多万元!今天,让我们走进“全国劳动模范”李征。

   李征正在“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研究新应用。(资料图)

  李征今年42岁,拥有多重身份。他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美丽河北最美工匠、国家电网工匠、唐山市最美工匠、国家电网优秀专家人才,同时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李征正在接受记者采访。长城网记者 刘澜澜 摄  

  李征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大家。(资料图)

  自大学毕业至今,李征扎根供电生产一线,从事变电运维工作,一干就是20年。

  变电运维是一项极其枯燥的工作,既要日复一日地在变电站巡查,又得时刻准备,及时排查解决出现的异常。李征能否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一组数据给出了答案:他共发现变电站设备缺陷1200多件,处理事故450多起。

  在日常工作中,李征带着眼镜、说话时总带着微笑。他说:“大学毕业至今,自己几乎一直在一线,变电站实行三班倒,没有节假日之分。这十几年来,所有的春节和大多数节假日,都是在变电站里度过的。”

  有付出就有收获。截至目前,李征共获得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奖3项,全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系统职工创新成果奖3项,河北省优秀科技质量成果奖27项,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项,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成果8项。

  在李征看来,创新存在于每个人的脑海中,关键在于用实践去检验。

  鸟类在电力设备架构上筑巢——这是威胁电网运行安全的一项老大难问题,市面上有以声波、风力等为原理的各类驱鸟器,但鸟类容易产生适应性。为了解决这一顽疾,李征借鉴飞机场激光驱鸟的思路,着手研发变电站专用的激光自动驱鸟装置。

   李征正在“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研究新应用。(资料图)

  经过反复试验,仅软件编程就有3500多行,单片机用坏了30多片。经过几个月努力,李征研制出了一种变电站专用的激光自动驱鸟装置,实现了激光驱鸟技术首次在变电站的实际应用。他研发的这一鸟类习性匹配系统是这一领域的首创。

  李征主持研发的变电站激光自动驱鸟装置,极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运维效率,并一举摘得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河北省优秀科技质量成果奖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创赛铜奖。

  李征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说:“新技术在分享中才能应用和提高。”2013年,由李征领衔的“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从创新个体到“人才链条”,从小发明到“大特色”,李征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李征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完成科技创新成果158项,获得国家专利163项,发表科技论文182篇,累计创造经济效益和避免经济损失达8700多万元。  

关键词:李征,全国劳动模范,供电生产责任编辑:张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