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河北省残联:脱贫攻坚携手同行 全面小康不漏一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于仕越 
2020-10-26 20:10:46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于仕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的“艰中之艰”“难中之难”,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近年来,河北省在政策引领、制度创新、产业扶持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残疾人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河北模式”,取得了520万残疾人同奔小康的喜人成绩。

  从城镇残疾人就业到农村残疾人托养,从技能培训到创业就业,从政府政策兜底保障到全社会协同推进,河北省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保障服务。

  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量迅速下降,从30.3万到24.53万到16.87万到7.68万,截至去年年底剩余7774名,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

   残疾人招聘会。资料图

  政策引领 政府牵头“扛大旗”

  为持续推进新时代残疾人工作,让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年2月,河北省在全国首次出台综合性政策措施。河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围绕残疾人就业创业、康复、教育、脱贫奔小康、生活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残疾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惠及全省520万残疾人的工作意见。

  与此同时,河北省残联扎实推进“六个服务全覆盖”工作,即实现残疾人证办理服务全覆盖,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全覆盖,无障碍改造服务全覆盖,就业培训服务全覆盖,对重度残疾人通过集中托养、日间照料、邻里照护、居家护理等方式实现服务全覆盖。

  截至目前,河北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总人数及服务率均位居全国前列,辅具适配率位居全国第三。“十三五”以来,河北全省累计投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1.19亿元,共为5.2万余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在残疾人脱贫攻坚过程中,河北省各相关部门也出台各项政策为残疾人脱贫保驾护航。

  省扶贫办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范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残疾人,把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落实帮扶举措,有力推动残疾人脱贫。

  省科学技术厅优先支持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创新项目和相关企业,并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及研发项目上给予政策倾斜、经费支持。

  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构建新型经营主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农户分享更多二三产业收益,并通过培育带贫主体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残疾群体脱贫增收。

  省税务局积极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发展。

  ……

  在这个过程中,河北省残联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扶贫政策,确保普惠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体会到党和政府带来的深切关怀。

   张家口市宣化区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资料图

  因地制宜 走出残疾人脱贫新路子

  河北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残疾人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河北模式”,这其中包括被多省市学习推广的 “行唐模式”“安次模式”和“南皮模式”。

  今年来,这些科学有效、可复制的成功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平等就业,找到人生的价值。

  22岁的付学净是石家庄市行唐县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因“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双足内翻,整整爬行了21年,从出生到20岁,她几乎从未出过家门。

  2018年5月,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负责人贾茹来到付学净家里,在她的鼓励与帮助下,付学净终于“迈”出家门,成为行唐县双创园的一名工作人员。

  在这里,付学净主要从事图文标注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园区免费提供食宿,除了生活用品,也没有太大的开销。不久后,行唐县委、县政府出资帮助她手术治疗,依靠辅助工具,她终于站了起来。

  像付学净这样的残疾人,在双创园还有很多,他们在这里不但脱了贫,更找到认同感、价值感。

  经过2年多的实践,在政府、企业、残疾群众三方共同努力下,行唐县残疾人双创园初步取得“五个一批”的良好成效,即:康复托养一批,87名贫困残疾人入住园区享受免费康复托养服务;园区就业一批,161名贫困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园区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辐射带动一批,70个“巧手坊”已辐射全县330个行政村,带动了4247名贫困残疾人和一般贫困户就业增收,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居家安置一批,依托“巧手坊”为残疾人提供“三上门”服务(上门培训、上门送活、上门收货),已帮助850名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解放松绑一批,通过集中供养,使150余名家属放心外出务工;通过辐射带动,使938名残疾人实现自力更生。

   行唐双创园内残疾人实现就业。资料图

  因地制宜开发扶贫岗位,变“输血”为“造血”,廊坊市残联也在扶贫路上找到了好办法。

  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路营村段德义一家三口有两个残疾人,拮据的日子可想而知。2016年,廊坊市实施了针对全市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精准帮扶鹅富千家”工程。他家被残联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并免费给他家发放了100只雏鹅。养鹅、卖鹅、卖鹅蛋,一年近万元的收入,“致富鹅”让段德义一家脱了贫。

  “扶贫鹅”的成功之处在于廊坊市探索出 “残联+基地(中标企业)+残疾人户+市场及加工企业”的精准帮扶模式。从雏鹅繁育、防疫、养殖技术培训到成鹅收购,为残疾人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与行唐模式、安次模式不同的是,南皮模式是在中国残联的帮扶下,针对脱贫后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老、病、残群体的看护问题,逐渐形成扶贫养老院兜底托养、扶贫幸福院日间照料、居家居住邻里照料的照护体系,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的成色、成效。

  目前,第一批7家幸福院已投入使用并正常运转,合计投资698万元,其中,中国残联拨款90万元专项支持这项帮困助残创新机制探索,第二批4家幸福院已开始着手建设。

  “幸福院‘扶贫车间’是为入院人员开设的一条增收途径,对有智力缺陷的人员来说,主要起到‘工疗’效果,锻炼手脑的同时还能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南皮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下一步,南皮将努力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运营模式,着力建设多层次、全覆盖的照护机构,推动扶贫幸福院持续健康发展。​

  兜底工程 织密残疾人脱贫保障网

  近年来,河北省残联积极推进“六个服务全覆盖”,让残疾人一个一个脱贫,一个一个就业,一个一个兜底保障。

  河北省残联会同医疗保障部门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作为救助对象,将30.2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缴,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

  与此同时,河北省残联还会同民政部门放宽了建档立卡残疾人纳入低保的条件,将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到按照单人户享受低保政策范围,兜住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底。此外,会同民政厅、财政厅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20%,全省54.6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0.4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了全覆盖。

  河北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被网入一张脱贫保障网,把重度残疾人、失能半失能人员、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养”起来,解决了全省残疾人事业和脱贫攻坚中最棘手的问题。

    政府与企业联动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资料图

  患有精神残疾的王晓(化名)在邯郸冀南新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生活了三年,现在他成了中心的残疾人员工,每个月有400多元的收入。

  近年来,托养中心为360余名贫困残疾人减免托养费66.96万元,帮助36人回归社会,安排40人实现就业,让最难脱贫的那部分贫困残疾人彻底脱贫。服务中心院长王晓伟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托养中心打造一个养老院,“把超龄的残疾人收进来,让他们老有所依。”

  按照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分类实施托养服务,不仅解放了残疾人家庭劳动力,也切实提升了残疾人脱贫攻坚质量,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提供托养服务补贴3.93万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河北省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的庄严承诺,也是河北省用心用情服务残疾人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全省残疾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历经多年奋斗实践,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成就和经验,已经成为河北脱贫攻坚工作一张亮眼名片。

关键词:脱贫,残疾人,残联责任编辑:于仕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