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富百姓,在河北省科学院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宝元昌村的村民搬进了新房子,实现了丰产丰收,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宝元昌村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约75公里。全村以胡萝卜、马铃薯为主导产业,2016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78户489人。
河北省科学院驻村工作队通过抓产业突破、抓组织建设、抓基础建设、抓政策宣传、抓活动载体等途径,推动宝元昌村各项事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驻村工作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种植,发挥科研优势,通过科研示范、项目支持、人才引进等多项举措,大力发展胡萝卜种植产业,初步形成了从种子入地到废料成肥还田的闭环生态链,实现胡萝卜产业价值最大化。
为降低市场风险,驻村工作队结合前期有机小米“高原小红”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引导种植农户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不断调整优化宝元昌村农业种植结构,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9年播种的60亩有机小米,通过了环保部门的有机认证,产量喜人,实现了丰产丰收的目标。
工作队还积极联系河北省科学院专家团队,开展调查研究,实施沙化农田改良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科研资金35万元,整理修复沙化土地近八十亩,并将其顺利流转出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
此外,驻村工作队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难题;积极协助贫困群众申请申报落实危房改造84户,落实“雨露计划”教育补助77人次;硬化全村巷道,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和幼儿园教学条件;连续两年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全村的人居生活环境大为改观;修建文体广场并配备相应的文体器材,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一系列举措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如今,宝元昌村百姓在鼓“口袋”的同时,也富了“脑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
资料提供:河北省科学院驻村工作队
摄影:李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