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脱贫“冀”忆】民间实物故事|渔船换代升级 渔民生活蒸蒸日上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路娟 李皓 
2020-12-30 21:39: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路娟 李皓

  实物:

  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渔民刘泓顺的渔船

  

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的小木壳船。长城网记者 李皓 摄

  故事:

  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有“华北第一渔村”之称,目前全村共有2610户,人口8000多人,渔船132艘。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靠海洋捕捞为生,过去渔民的捕鱼船是小木壳船,船只配置简陋,渔民捕鱼生活条件艰苦,渔民捕捞范围有限。随着捕鱼船的更新换代,原来的木船逐渐被铁皮船取代。铁皮船生活设施齐全,渔民在渔船上生活条件变好了,出海时间越来越长,航海里程也越来越远,渔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讲述者: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渔民 刘泓顺

  我叫刘泓顺,是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村渔民。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我从17岁开始就上船捕鱼,出海捕捞干了40多年,这些年亲历了渔民出海生活的变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歧口村没有耕地,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祖祖辈辈的渔民。20世纪80年代,渔民捕鱼用的是小木壳船,小木壳船航海里程只有二十海里,活动区域就在渤海西部,小木壳船上只有一个小小的驾驶室,驾驶室里只有船舵、操纵器和指南针,还有仅够一个人休息的床铺。那时候船上不能做饭,渔民出海都得带着干粮,饭都是凉的,饥一顿饱一顿,每次出海也都是不分昼夜,渔民的生活十分艰苦。

黄骅市南排河镇歧口码头。长城网记者 李皓 摄

  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大木壳船,相比小木壳船,大木壳船大了,航海里程达到了五六十海里,能航行到渤海东部,船上设施也完善了,生活区域和驾驶室也分开了,一楼是生活区域,船上有床铺可以休息,二楼是驾驶室,这个时候有了雷达、雷导系统,大大增加了渔民出海的安全性,渔民也能在船上休息做饭了,相比之前,渔民出海条件比之前好多了。

2000年以后歧口村出现的新铁皮船。长城网记者 路娟 摄

  2000年以后,新兴的铁皮船出现了。木壳船日晒雨淋、风吹浪打,加上经常碰撞,船体容易受损。铁皮船不易腐蚀,抗风能力强,最重要的是航海里程远,最远可到达中韩航海边界处,捕鱼的种类也多了。船上生活设施越来越齐全,驾驶室里不仅安装了先进的导航系统,还安装了空凋、暖气,船上还能做饭,渔民在船上最长可以生活2个来月,生活不受影响,渔民出海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舒适了。

利用休息期,歧口村渔民修补渔网。长城网记者 李皓 摄

  如今,除了渔船的更新换代,歧口村逐步形成了以海洋捕捞业为主导,水产养殖为辅的特色海洋经济。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未来,我们渔民的生活会像大海的旭日一样蒸蒸日上。

关键词:脱贫冀忆,渔船,黄骅责任编辑: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