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评论员 芦静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对困难老年人、孤儿、留守妇女和儿童、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群体,包括因就地过年无法探望的老年人、儿童等,要加强摸底排查、走访探视,有针对性提供帮扶关爱,做到妥善照顾、服务到位。
就地过年,各地留人有招。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春节将至,从多个省份倡议“就地过节”,到多地向在外游子发布“非必要不返乡”的公开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牵动着漂泊在外“游子”们的心绪,也悄然改变着人们传统的过年习俗。
连日来,在河北全省上下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疫情扩散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不确定性和传播风险仍存在。
一边是阖家团圆的期盼,一边是疫情传播的风险,“回”还是“留”?梳理发现,为了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下返乡出行的“暂停键”,成为了更多人的自觉行动。
对于“游子”而言,为防疫牺牲团圆,就是一个了不起的选择。而以就地过节、减少流动助力防控,则为河北尽快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义和份量。
花式“礼包”助力员工就地过年。图片来源:新华网
当然,倡议之外,相应的配套服务与人文关怀也不能落下。此次《通知》中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帮扶关爱的明确,就纾解了“就地过节”的些许后顾之忧。
1月27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能够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两类特殊困难群体过一个安全、舒心、祥和的节日,各级民政部门正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指挥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关爱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行动。
提供帮扶关爱,重在落实贵在行动。要看到,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节,关键在心安,这不仅需要让“游子”就地过好节,还需要在确保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以实实在在的关怀守护他们的“牵挂”。这其中,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以“游子”家人之名嘘寒问暖、送去生活物资,通过视频连线把一家人“团聚”起来,都是可供借鉴的“暖心”服务。
倡议“就地过节”,是要付出耐心和努力的事情,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诚意满满,实惠多多,给予留守老人与儿童更多尊重和关爱,让异地他乡过节的“游子”过一个特殊而又暖心的春节,让社会大家庭里更多的感动故事温暖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