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㉕】河北威县:“织女”编织老土布 日子过得赛蜜甜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新光 张嘉琪 
2021-05-12 21:31: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张嘉琪 通讯员 赵国华

  4月25日,河北省威县常屯乡东王目村村民潘秀娥和贾玉环等几个老姐妹,吃过早饭,就来到村里的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

  “我们得谢谢高庆海和陈爱国夫妻俩开办的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让我们这些‘老织女’焕发出新风采,将老土布的技艺传承发扬光大。”对传习所的这份“工作”,潘秀娥和贾玉环很是满意:“有活儿,我们就过来织布;没活儿,就做做家务、带带孩子。一年下来,少说也得挣个1万多块钱呢!”

  威县素有“冀南棉海”之称,威县土布纺织技艺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东王目村,有众多“织女”靠一双巧手编织出新生活,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现场一:传习所飞出一片欢声笑语

  投梭、拉扣、踩踏板……在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里,不断地传出“哐当、哐当”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织布机声音。

  伴随着织布声,从梭子中飞出一片欢声笑语。

  老“织女”们重操旧业,用织布机织老土布。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我十几岁就开始学织布,年轻时做姑娘那会儿就会用织机织老土布了,只不过中间断了好长时间,现在已经重新拾起这门手艺了,但要想编织更多的花色品种,还得多向高老师和陈老师学习。”潘秀娥说。

  潘秀娥口中的高老师和陈老师,是高庆海、陈爱国夫妇俩,一个是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省级传承人,一个是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都是织土布的高手。

  高庆海和陈爱国夫妇俩在给村民进行土布纺织技艺指导。长城网记者 张嘉琪 摄

  东王目村大部分人家中都有织布机,不少上了年纪的妇女从小就学习织布,手艺也比较娴熟。“如果能把农村留守妇女、弱劳动力及贫困群体组织起来纺织老土布,既能传承千年手艺,又能靠手艺补贴家用,这不正是一举两得嘛。”高庆海、陈爱国夫妇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竟然得到了许多村民的响应。

  村民们把“吃灰”多年的织布机倒腾出来。高庆海和陈爱国夫妇俩也没闲着,到处收购老旧织布机,成立了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

   现场二:土布不“土”非遗“金饭碗”生金

  记者看到,在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摆放着从附近十里八乡收购上来的老织机百八十台。在高庆海、陈爱国夫妇俩的眼中,这些老物件可都是宝贝疙瘩。

  一传十,十传百,传习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来这里纺线织布。这些人每人每天可拿到60块钱的工资。2018年10月,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被省妇联授予“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

 陈爱国(中)与村民一起收起晾晒好的土布。资料图片

  高庆海自幼受母亲影响喜好织布手艺,经常走访民间艺人,搜集整理民间染织技艺、相关实物、谚语故事等,编印了《威县土布》书籍,以及《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培训教材。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土布历史,弘扬传统文化,高庆海、陈爱国夫妇俩除了成立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还在东王目村建设了土布博物馆、土布纺织体验馆。

  高庆海、陈爱国夫妇俩在县城开了专卖店,注册了商标,成立了威县老纺车粗布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农忙从农、农闲从织,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在东王目村土布纺织技艺传习所里,高庆海(左一)在给村民进行培训。资料图片

  “威县土布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轧花、纺线、染线、浆线、牵经、打纬、掏缯、织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陈爱国介绍说,20几种色线,经过巧妇的精心设计,可以变幻出2000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可谓千变万化。

  为让传统手工艺产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目前公司产品拓展到别花、床品、服装、养生布鞋、时尚布包、手工布艺等20多个,织出了花鸟鱼虫、书法汉字,传统手工艺绽放出勃勃生机,老土布一点也不“土”了。陈爱国的3件土布作品还被清华大学永久收藏,走进大学课堂。

  在威县老纺车粗布制品有限公司,记者见到耳枕、时尚布包、粗布衣裳、布鞋、手工布艺等产品,琳琅满目。“这些基本都是学员制作的,挺受市场欢迎。我们准备在6月份再开一期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培训班,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这门技艺,把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下去。通过非遗这个‘金饭碗’,带动全村人以及外村人致富奔小康。”高庆海信心满满。

  现场三: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产业振兴

  “我们染布用的是天然染料,像五倍子、洋葱皮、栀子、棉花花、苏木等,都可以作为植物染料。”谈及产品的高品质,高庆海向记者透露一个小秘密。

  高庆海说,“其实,越土的东西、越有文化味道的东西,人们现在越是喜欢。我们有高品质供给,市场有旺盛的需求,但是匹配度还不够,缺少一个好的销售渠道。”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利用好这块‘金字招牌’。游客来了,既可以学习用织布机织老土布,又可以用植物染料给棉线染色,体验做一回‘织女’的乐趣。我们今后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靠旅游擦亮威县土布‘金字招牌’。”

  耳枕、时尚布包、粗布衣裳、布鞋、手工布艺等琳琅满目的产品。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高庆海展示一块老土布艺术品,织有“细雨有声”字样。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在高庆海的心中,正在谋划一盘乡村振兴的大棋局——争取在市县的支持下,将东王目村打造成一个老粗布小镇。“我们这里距威县君乐宝工厂和牧场都不远,可以将工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串联起来。”

  威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该县以就业扶贫为抓手,制定《大力发展农村手工业和农村电商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实施意见》,培育了老土布、毛绒玩具、汽车坐垫、服装、箱包等扶贫手工业,成立了63个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村一品”手工业扶贫示范村百余个,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关键词:同心奔小康,土布纺织,乡村旅游责任编辑:吴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