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吕海峰
又是一年麦收时。6月7日,在邯郸市成安县,十多台小麦收割机陆续开镰,这也标志着河北省“三夏”工作正式展开,3350万亩小麦自南向北开始收获。
放眼望去,河北的大地上,蔚蓝的天空下,一颗颗饱满的麦穗迎风摆动,麦田里机声隆隆。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人工用镰刀割麦子的场景已经很少见到,就是小麦联合收割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不仅动力强劲、收割速度快,很多机械还加装了车载测亩仪等先进智能装备。
事实上,要想牢牢确保粮食安全,如果我们还像以前那样,用牛来拉犁,用锄头来挖地,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可以说,只有农机“智慧”强,国家农业才会强。“智慧农机”在农业生产当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不但可有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和人均生产力,还在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作用。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农业现代化、农机“智能化”就更加成为了守护我们“大国粮仓”的一把“利刃”。
夏粮颗粒归仓。长城网记者 袁立鹏 摄
当然,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国内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基本上都实现了农机智能化,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与农业生产的需求相比,我们的农机智能化依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我国地形地貌相对复杂,“智慧农机”在各个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如何让“智能农机”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就成为了各地必须答好的试卷。
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来,河北省将“智能农机”的发展与推广摆到了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种“智能农机”纷纷亮相,进而让河北的粮食生产,国家的粮食安全更有底气。正如相关资料显示,在研发方面,2021年1月,河北农业大学发布了多款智能农机装备,其中,一款智能运输车不仅可以帮助菜农进行棚室蔬菜转运、轻松装卸,而且还可以进行蔬菜品质分级。在实践方面,河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许多“智慧农场”先后建立,一大批智能播种机和收获机得到广泛应用。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懈。而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装备的有力支撑,换言之,只有让“智能农机”更智慧、更普遍,才能切实把握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