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山村“防洪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林红 
2021-07-16 17:43:29
分享:

  洪水过后,村民对冲毁的道路和房屋进行修复。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长城网讯(记者 郭庆敏 王林红)7月12日,走在河北省涉县更乐镇后何村的街头,时时都能看见前一天洪水肆虐的痕迹。街头巷尾,不少人正在对冲毁的道路和房屋进行修复。

  “这两天预报还有雨,趁着天晴,我们必须尽快修复完。”后何村党支部书记何彦青告诉记者,这些修复所需的水泥、石粉等都是村里提前联系好的,供村民们使用。

每年汛前,后何村都会修订、完善山洪灾害预警预案和规章制度。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后何村有120户、387口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紧邻河道,地形高低不平,几乎每年汛期都会发生山洪灾害。

  “7月11日的大暴雨,我们这边的降水量达到150毫米,村口商店一楼、村委会等地势较低的地方全部进水了。”何彦青站在河道边,指着进水的地方说,受地理条件限制,再加上河道窄,一旦下暴雨,遭遇洪水便无法避免,“在我们这里,防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巡逻、预警和转移。”

汛前,村“两委”班子成员走村入户,了解情况。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进入汛期后,后何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24小时在岗,干部包户,一对一落实防洪撤离责任制,确保出现险情前完成转移。

  “镇里对防洪工作也很重视,每年汛前,都会组织开展防汛演练。村里也会组织,主要是让大家熟悉转移路线。”何彦青指着墙上张贴的“防洪应急疏散图”说,从哪里转移,怎么转移,谁来转移,这些都必须清楚,“在我们山区,这些底数摸清了,防汛工作就好做了。”

涉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后何村调研汛前准备工作。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一到下雨天,我们就用村里的大喇叭进行广播。就拿这次下雨来说,我提前两三天就开始预报了,提醒村民加固房屋、转移财产。”何彦青介绍说,凭借多年经验,他们根据河道水势上涨情况,按照村里制定的防汛预案,及时将30多户村民全部进行了安全转移。

  “多亏村干部帮忙,把我的孩子救了出来。”村民赵海兰回忆说,7月11日,山上下来的水特别急,人在水里根本站不稳。“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一到下大雨,我们家就会被洪水包围,根本出不来。”

2016年“7.19”洪灾发生后,后何村道路损坏严重。何彦青 供图

  据介绍,后何村经历过1963年、1996年、2016年三次较大的洪水灾害,老百姓的财产损失严重。“现在一到下雨天,老百姓的警惕性都非常高。”何彦青介绍说,过去,村里都是土路,基础设施较差,在1963年、1996年的洪灾中,主要是道路冲毁比较严重。

  2015年,村里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将村内路面全部进行了硬化,防洪标准大大提高。

后何村党支部书记何彦青通过大喇叭广播提醒村民加固房屋、转移财产。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基础设施建设还没完工,2016年又发生了一次大洪水,你们看,当时的水位已经到了这里。”何彦青指着2016年“7.19”洪灾的水位线警示标识对记者说,当时,村里很多车辆等财产都给冲走了,光河道损失就有200多万元。

  痛定思痛,后何村吸取了以往防洪的经验教训,编制、修订或完善了山洪灾害预警预案和规章制度,配备了多套预警设备,并在村内醒目位置悬挂警示牌、宣传栏等。此外,村里还组建了20多人的应急救援队,储备了救生衣等应急救灾物资。

村民进行财产转移。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2016年灾后重建,村里的道路、广场、河道等全部按照高标准加固,从根本上减轻了防洪压力,减少了财产损失。”何彦青介绍说,每年汛期,村“两委”都会安排专人进行巡逻、排查隐患。原先的房屋大多是石头干砌起来的,洪水一来,墙壁就会出现渗水,部分路基也会“起皮”,所以,在他们村,修复工作是随时进行的。

洪水过后,村民修复房屋。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虽然我们村‘十年九淹’,但到目前为止,全村未发生过一起伤亡事件。”说完,何彦青急忙带着巡查队员去查看一处被冲毁的路面,领着乡亲们全力“备战”,确保安全度汛。

关键词:山区防洪,后何村,道路修复责任编辑:王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