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绿水青山看河北④|绿色太行 生态富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贺宏伟 贾宏博 李元华 郭硕 
2021-08-17 12:59:13
分享:

  长城网讯 (记者 贺宏伟 贾宏博 李元华 郭硕)盛夏时节,八百里太行,八百里美景。行驶在河北太行山高速上,满目绿潮似海水漫卷。这幅绿色长卷的绘就,是河北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

    航拍前南峪村全貌。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守住绿

  坐标:邢台前南峪

  这里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前南峪,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而对于这里的百姓来说,每条山沟沟都是“绿色银行”。

  前南峪的生态经济沟。长城网记者 郑建卫 摄

  现在,村民郭全生每天都会到苹果林转一转,干干农活。问及今昔环境之变,他说就四个字——日新月异。 50多年前的前南峪,是一个“光山秃岭和尚头,下雨顺坡流;有雨就成灾,无雨渴死牛”的贫穷小山村。十里八乡流传着这么两句话:“面黄肌瘦南峪人,有女不嫁南峪村。”

  如今风光宜人的前南峪村。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当时,全村人横下一条心,跟荒山秃岭叫板,誓要再造绿水青山。”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告诉记者。1964年,前南峪村男女老少一起走上山场开始治理荒山。在治山过程中,该村累计投工126万人次,动土石方746万方,总投资7560万元。期间,曾有4位年轻村民献出宝贵生命,12位村民落下终身残疾。“有细心人作过计算,在山场砌造梯田动用的石方,若垒成一道宽1米高2米的石墙,可以把北京和上海连接到一起!”郭天林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村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8000多亩山场,全部披上了绿装。

  前南峪果农郭全生端着刚采摘的苹果笑开了花。长城网记者 郭硕 摄

  从石头山到“花果山”,有了好风景,就等于栽下了“摇钱树”,前南峪村向绿要富,由富而美。如今的前南峪村大力发展生态文明、绿色产业、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顺畅。

  据郭天林介绍,全村每年吸引中外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800万元,门票收入1450万元,80%的家庭从事农家乐、旅游观光、生态采摘等绿色产业。“现在村里家家户户们都住上了‘小别墅’,面积都得在220平方米。”说到如今的幸福生活,郭全生开心地笑了。

  用好青山

  坐标:保定阜平

  阜,盛也。但十几年前的保定市阜平县,却一度难以繁盛。全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直至2012年,仍有近半人口深陷贫困。

  从前南峪出发,沿着太行山高速一路向北前往阜平。山峦如黛、河川似练,一栋栋新民居错落有致,一个个农家院整洁干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阜平面貌跃然于青山绿水间。

  山水相依,满目皆绿。长城网记者 刘延丽 摄

  8年多来,阜平县通过留住绿水青山,打造特色产业,生动诠释着“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深刻内涵。平阳镇白家峪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沐浴着金色阳光,大棚里各种蔬菜竞相拔节生长,娇嫩果实透着葱葱绿意,村民身影忙碌,笑意盎然。

  “现在这个棚是白家峪的西红柿棚,都送到保定市保北、钟楼商厦这些中高端的超市。”阜平县平阳镇党委书记周邦红热情地分享如今白家峪村的变化。谈起蔬菜大棚变身“钱匣子”的秘密,周邦红说“白家峪的蔬菜从2013年开始发展到现在,一共是106个棚,带动种植户和打工人员80多人。平阳镇抓基层党建,促产业发展。在现代食用菌、高效林果、规模养殖、家庭手工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保定市阜平县平阳镇白家峪村西红柿大棚助农增收。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旅游则搞生态旅游。”根据当地气候、资源等实际,阜平县坚持生态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近年来,阜平县大力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对73座荒山整治开发,种植苹果、桃、梨等高效林果近10万亩,培育了大道农业主题公园、黑崖沟樱桃园等5个农旅融合园区,使得绿水青山真的变成“金山银山”。

  放眼今日太行,山峦叠翠,群峰竞秀,沟沟岭岭发生着喜人变化。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绿水青山释放着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惠泽四方、永续释能的金山银山。

关键词:绿水青山,绿色太行,生态富民,前南峪,阜平责任编辑:贾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