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 (记者 张天虎 马宁 蔡洪坡)“准备好,起碑!”8月30日上午11时许,河北灵寿县岗头村东南,随着现场人员一声指令,曹洛存烈士墓的碑头、碑身、碑座分别被起重机缓缓吊起,平稳放置在车厢内,成为该县第一座安迁陵园的散葬烈士墓碑。
“咱们做得是庄严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工长高兰平不停地叮嘱身边的队友,肃立默哀、剔除砖框、固定碑体,5名队友已经为烈士碑迁移忙碌了一个多小时。
工人们吊运烈士墓碑。长城网记者 马宁
得知逝去的亲人即将“乔迁”至陵园,曹洛存烈士的外孙张书合心情激动,一大早便赶到了现场。从他模糊地讲述中,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1932年,曹洛存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残酷的白色恐怖下,不畏敌人残酷迫害,积极为党工作,1939年5月被叛徒杀害,抛尸于村东窑井内。
张书合说,因种种原因,曹洛存烈士的墓碑几经迁移,最初是在岗头村小学前面,后来迁址到村东,后又迁移到了村东南。英魂四处飘散,一直是他心里的遗憾。
工人们为烈士墓碑做仔细地外包装保护。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灵寿县横山岭水库东岸,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的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高高的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十天后,和曹洛存烈士一样,28座散葬烈士墓将在这里集中安“家”。
建设中的烈士陵园位于灵寿县横山岭水库东岸,与陈庄歼灭战陈列馆和陈庄歼灭战纪念碑鼎立相望。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今后,我们可以到陵园看他了。”搬迁开始前,张书合伫立碑前,轻轻擦拭。他说,陵园是烈士之家,那里松柏常青,姥爷长眠于此,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团圆”。
灵寿县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像曹洛存烈士这样有名可查的灵寿革命烈士将近2000人。
但受战争年代条件所限,部分烈士牺牲后只能就地掩埋在深山茂林中,形成了零散的烈士墓。实地走访统计,目前该县有35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零散分布在15个乡镇,长期疏于管理保护。
为了加强散葬烈士墓的管理和保护,灵寿县人民检察院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为文物保护亮剑。灵寿县政府批准退役军人事务局、文物局《关于部分烈士纪念设施迁入烈士陵园的请示》,并拨付经费90万元,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开展。
整齐摆放的烈士墓碑。长城网记者 马宁 摄
灵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路建明介绍,在充分尊重烈属意愿,尊重地方习俗,注重人文关怀的原则上,计划将散葬的28座烈士墓集中迁移到烈士陵园,并在9月30日举行公祭仪式,让每一位散葬烈士都能“回家”。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强对散葬烈士墓保护工作,自2011年开展散葬烈士墓集中迁建工作以来,有近3万座散葬烈士迁建到烈士陵园,实现了集中保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