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聚焦文博会②丨叮叮当当,铁板上雕出大千世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赵鹏 杨海慧 
2021-09-24 17:16:15
分享:

 

   在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上  

  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

  “郭氏铁板浮雕”传承人、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

  倾心创作的《山里人的希望》

  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在铁艺与光影中

  构成一幅太行农家生活和谐温馨的图景

  冰冷的铁板绽放出别样魅力 

 

  铁板浮雕作品《山里人的希望》。郭海博供图

  活灵活现

  铁笔传神构筑非遗之美

  在文博会现场进行技艺展示的郭海博

  戴着厚厚的眼镜

  围着劳动布围裙

  只见他左手执錾、右手持锤

  在铁板上上下翻飞雕刻

  叮当作响

  一錾錾下去

  铁板上浮现出了另一番光景

  围观者无不啧啧称赞 

 

  文博会现场展示技艺的郭海博。河北日报记者张昊 摄

  太行深处的《早春》

  春日一个幽静的农家小院

  院中毛驴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想必主人正在屋内做着出发前的准备

  《种瓜得瓜》

  瓜多籽、藤蔓连绵不绝

  以及瓜肉醇厚甜蜜的特点

  在画中延伸开来

  ……

  如果不是亲手触摸它的凹凸与金属质感

  真的难以置信

  这些活灵活现的作品

  都是在铁板上一点点打制出来的 

 

  铁板浮雕作品《种瓜得瓜》。郭海博供图

  錾刻工艺在我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

  匠人用粗细不同的錾头和锤

  在金属上敲打刻画出

  起伏变化、气韵生动的浮雕图案

  而在铁板上创作浮雕

  却是个新领域

  30多年前

  郭海博对泥塑非常痴迷

  但泥塑易碎不好保存

  他产生用铜搞雕塑的想法

  可铜在当时是贵金属

  买不起

  就想到了用相对价廉的铁代替 

 

  郭海博在铁板上作画。图片来源:中国文化报

  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

  “铁板浮雕”这条路

  怎么走下去

  全要靠自己摸索

  郭海博查阅了很多资料

  从零开始研究、探索

  勾錾、锤锻、烧蓝、抛磨、烧色、打蜡

  ……

  30多年的千锤万錾中

  郭海博撷取古人錾刻、冷锻工艺

  传承创新出铁板浮雕锻塑技法、

  彩铜浮雕烧色技法等多项新工艺

  续写出当代故事

  “郭氏铁板浮雕”这一独特的雕塑形式

  也填补了金属浮雕领域的一大空白

  自成一个新的艺术流派

  深情守望

  用錾刻工艺留住人间烟火

  美的背后

  是郭海博三十多年来

  埋首铁板浮雕艺术过程的几多艰辛

  “创作铁板浮雕,

  既需要懂得造型技术,

  还得有绘画功底。

  只有对它感兴趣,

  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才能取得成功。”

  郭海博说 

 

  正在进行创作的郭海博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铮 摄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创造铁板浮雕噪音很大

  对耳朵是一种折磨

  长期挥锤敲打和铁板的震动

  对骨骼尤其是肩膀也会造成伤害

  “这是一门孤独的艺术,

  一旦进入状态,

  钻进了这门艺术中,

  仿佛世界只剩下自己与铁板,

  也忘记了经历过的种种艰辛。” 

 

  郭海博与铁板浮雕作品《小鹿头》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铮 摄

  一幅《小鹿头》作品

  需要近4万锤的锻打

  令人称奇的是

  黑白色调的鹿头上

  只有瞳孔部分

  呈现出蓝色及深蓝色的光晕

  手法很奇特

  “我运用的这种技法叫‘点睛’,

  是摸索出的创新技术。”

  郭海博说

  通过对气焊高温的控制

  让铁板氧化产生色彩的变化

  来塑造瞳孔的蓝色

  这是在反复的创作实践中得出的技术 

 

  铁板浮雕作品《得财图》。郭海博供图

  锤锻、抛磨、烧色、蜡染

  ……

  数不清的工序背后

  无不体现着郭海博的辛勤创造

  常人眼中

  金属冷硬

  但郭海博知道

  它们也有着柔软生动的一面

  耐心的一錾一锤间

  从扁平到凹凸

  从生硬到圆润

  从无神到有神

  每件作品都带有钢铁与生俱来的厚重 

 

  铁板浮雕作品《早春》。郭海博供图

  在锤炼技艺的同时

  郭海博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多年来

  只要一有时间

  郭海博就深入到太行山中

  雄浑的大山

  古老的风情

  淳朴的百姓

  一次又一次给了他

  特别的感动和创作激情

  “艺术来源于生活,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基层,

  作品才能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

  也才能受老百姓的欢迎。”

  郭海博说。

  以柔克刚

  传承铁板浮雕技艺

  郭海博对铁板浮雕艺术的深情守望

  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女儿郭墨涵

  自幼在父亲工作室中耳濡目染

  郭墨涵自然而然也拿起了錾和锤

  循着父亲的脚步走着 

  父亲郭海博帮助女儿郭墨涵进行铁板浮雕创作。赵丹惠 摄

  “父辈用三十多年的探索开创了铁板浮雕,

  这门艺术凝聚了他很多心血。”

  郭墨涵感慨道

  正因见证了父亲的不易

  大学毕业后她没有留在大城市

  而是选择回家传承父亲的事业

  对女孩来说这并不能算是一份好差事

  每天都要挥锤上万次

  一站就是一整天

  但她依旧乐此不疲

  用自己的思考和努力“以柔克刚”

  赋予了这门“硬艺术”别样的魅力 

 

  郭墨涵展示自己创作的铁板浮雕作品。赵丹惠 摄

  “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融入生活。”

  为了让“郭氏铁板浮雕”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郭墨涵在父亲专注于工艺收藏品创作的基础上

  拓宽思路

  将艺术和实用相融

  开发出一系列非遗文创品

  ——大漆彩铜茶针,手工纯铜茶拨、香插等

  走进生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再仅仅是书中的符号

  还成为服务生活的文化资源

  并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得以传承与传播 

  郭墨涵对铁板浮雕进行烧色。赵丹惠 摄

  为增强这项非遗的生命力

  将之发扬光大

  郭墨涵和父亲

  还把工作室搬到了高校里

  如今,铁板浮雕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

  郭海博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内

  建立起了非遗社团

  “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等平台

  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社团

  走进艺术馆体验、

  学习铁板浮雕艺术

  同时,郭海博和郭墨涵

  共同编写《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法》

  进一步完善了非遗理论研究体系

  也让铁板浮雕真正走进了大众生活 

  郭海博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遗联盟社团的留学生们讲解铁板浮雕创作要领。(资料片)郭墨涵供图

  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

  还经常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师生、

  美国威诺纳州立大学

  和立陶宛马格努斯大学的教授、

  韩国工艺美术代表团等

  都曾到这里来参观、交流

  “郭氏铁板浮雕”艺术

  将中华之美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錾一锤,匠心打造

  用錾刻工艺留住人间烟火

  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

  “让冷冰冰的铁板打动人心,

  将铁板浮雕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直到打不动的那一天。”

  郭海博说

  他有责任把这门老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  

  (据新华社、河北日报、中国新闻网等综合)

关键词:文博会,铁板浮雕责任编辑:杨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