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地做报道
长城网记者 张梦琳
全副武装,露宿风餐,全力以赴,不让须眉。
没有固定的口线,却有长长的战线,我比较擅长跑工地。近些年,随着国家战略、国家大事在河北的强劲推进,我跑的工地那可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去年冬天,在张家口崇礼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我在即将竣工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建设工地,被冻得四肢麻木、面颊僵硬地去做现场报道。
张梦琳在“雪如意”的建设工地做报道。长城网记者 刘志成 摄
相比于冷,那天的采访更令我难忘。在工地上,我终于“堵”到了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场馆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张利,请他对“雪如意”做现场讲解。激情冰雪,如意之约,那柄静静斜躺在崇山峻岭中的巨型“如意”,是在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祝愿,迎接冬奥、邀约世界。
“雪如意”拥有当今世界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是世界上最具设计感的跳台滑雪场馆。那天,我和张利教授一起爬上了山顶,他指着“雪如意”的顶部说:“你看,那就是顶峰俱乐部,我们都叫它‘大脑袋’!你猜猜,这个用了2200吨钢的大家伙,我们是怎么让它抬起头来的?”
张利的独家揭秘让人叹为观止。原来,“大脑袋”先是被设计成了一个空心环,以减轻重量,然后又设计成一个偏心环,让它重心向后倾斜。“像人一样,脑袋后仰,下巴就托起来了。”张利比划着用自己的脑袋做起了示意。那一刻我真的感觉,他这脑袋里装的可全是智慧,中国设计师,中国建设者,真是了不起!
吉祥如意,如意吉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世界已经听到来自长城脚下的冰雪召唤。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曾到崇礼考察冬奥赛场建设,随后到北京故宫参观,当他看陈列柜中的—柄如意时,突然用手指着,大声用中文说:“如意!如意!”我相信,那一刻,跨越时空,跨越地域,巴赫读懂了张开怀抱拥抱世界的中国,也读懂了冬奥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说完刺骨的风,再来聊聊滚烫的土。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有人说,雄安新区是今天中国最大的建设工地,这话不假。这是一片上千座塔吊同时作业,数万台机器齐声轰鸣,二十多万建设者日夜奋战的热土。当我走近这座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在安置房的建设工地、在地下管廊的工程现场、在千年秀林的栽植园地,我结识了许多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雄安建设者。
张梦琳采访雄安建设者。长城网记者 李全 摄
这位90后的漂亮姑娘叫孙彭媛,是一名有着四年驾龄的女塔吊司机,工友们叫她“高高在上的零姑娘”,因为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塔吊上工作,她上厕所的次数总是“零”。
我和她一起爬上塔吊,近距离拍摄她的工作状态。她告诉我,塔吊高40多米,爬上来最快也要十几分钟,上厕所,上来下去一趟很麻烦,最重要的是耽误时间,会影响工程进度,所以塔吊司机们上岗前都不会喝水。生活不便、条件艰苦,对媛媛来说,都不算什么,有一种自豪支撑着她,她说:“就在我的塔吊下边,雄安一天一个样儿地长起来了,我觉得自己挺伟大!”
随着雄安新区进入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我更多地泡在这个大工地上,去记录这座千秋之城打地基的历史瞬间。跑得多了,混得熟了,我和这里的很多人成了哥们儿、姐们儿,有时也给他们起外号、编段子。
他叫冯岗岗,是一名工区项目经理,我叫他“小数点儿”。在雄安新区的建设现场,所有的质量检测标准都更为严格,经常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国家标准的钢筋绑扎间距在正负10毫米以内,这里被控制在正负5毫米以内;墙体的平整度,国家标准是正8到负5毫米以内,在雄安被控制在正负3毫米以内……
去年夏天,冯岗岗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安置房建设工地上,皮肤黑了好几个色号,体重掉了二十斤。他说:“施工标准在小数点后每向前严格一丝丝,我们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就会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可我知道,千年大计,质量为本,这要比盖自己家的房子还要精心。”
这里有一天平均要打四百个协调电话的 “陈四百”;三个月交付1163套精装房的 “凌仨月”;每天在工地上要走两万多步的 “薛两万”,还有每天爬上爬下塔吊六趟、每趟都要敲遍摸遍336颗螺丝的“贾六趟”……
开玩笑是轻松的,但在我心中,他们每一个都值得我无比敬重。我看得见,我听得到,我读得懂,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有的是想成就一番人生事业,有的是想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而在雄安,他们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的现在与国家的未来紧紧融为了一体。千秋之城的地基将在他们的手中、汗水中被夯实、被筑牢,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像燃烧的火,支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质量!
工地上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工地里的中国每天都在变化。而我,一名怀抱着笔和镜头的小记者,想去跑跑更多的大工地,去记录下更多的时代精彩。
监 制:邵 荃 张国锋
策 划:曹朝阳
统 筹:胥文燕 田 梦 姚 杰
编 导:田 梦 王 潇
记 者:张梦琳
摄 像:姚 杰
后 期:姚 杰
视 觉:姚 杰 筵 怡
化 妆: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