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世豪 通讯员 张树军 秦国东)“把家乡发展好、建设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回到村里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运用我大学所学的中医专业知识,回报家乡药膳、康养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致富、带动乡村振兴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十一月的坝上,天寒地冻,但张家口市张北县德胜村的村委会洋溢着浓浓的暖意,村民代表大会正在召开。德胜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徐亚茹提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德胜人要念好德胜‘人才经’惠农富民。”
这样的场景在德胜村屡见不鲜。德胜村从贫困到小康的根源是打好“人才牌”、念好“人才经”的真实写照。现今,德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64万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一路涨到150万元。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想要发展,就要有大动作,而大动作势必解决很多难题。”村委会书记叶润兵说。
这个过程中,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德胜村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旧村拆迁改造过程中,叶润兵带头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为做通一户村民的思想工作,他先后跑了30多趟,最终全村顺利完成土地流转。
村委会委员杨凯,在村里有了微型薯产业后,带头建大棚、学技术,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村民实现增收。
……
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德胜本土人才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村民刘桂荣就是其中一员。
刘桂荣种植马铃薯多年,技术学习快,是全村出了名的“土专家”,经常奔波田间地头,无私传授其他村民微型薯种植技术。
如今的德胜村百姓有劲一起使,有困难一起上,拧成了团结向上共同致富的一根绳,为德胜振兴夯实了基础保障。
产业团队顶层设计,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操盘手”
乡村振兴,最终依靠的是产业。
借助政府、社会和各界人士的力量,德胜村依托马铃薯、太阳能和旅游资源引进了一批产业团队,成功打造出德胜致富的三大法宝:马铃薯育种、光伏发电和民宿旅游。
——通过“中国薯网”聚合农业公司智囊团队,搭上了马铃薯互联网销售的快车道,实现了市场化、标准化、网络化生产经营模式。
——邀请高效专家开展“光伏+农业”技术指导,成功打造了“光伏+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示范园。
——成立了河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引进32名高校专家教授作为岗位专家,将马铃薯和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省级创新驿站。
——引入河北济源集团,以“公司+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民宿”模式,成功打造了特色民宿旅游先行示范区,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产业发展智囊团队,为德胜振兴提供了不竭动力。
离乡人才温暖回归,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归巢燕”
面对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现实问题和发展需要,德胜村将目光聚焦离乡人员,通过乡情感召、政策激励、平台构建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外出能人、乡贤、退休人员和大学生等本地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向离乡人员发出了《致全村离乡人员的一封信》,通报家乡发展变化,以乡情为纽带感召有情怀的村民返乡创业。
对符合返乡创业主体,积极争取财政创业补贴,实施返乡入乡创业培训计划,将有意愿返乡的村民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对回乡后暂未创业的村民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利用产业平台提供合适就业岗位。
近年来,共引进返乡大学生9名,返乡创业能人17名,为其他返乡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60余个。同时,通过建设民宿引进名誉新村民46人,实现了新老村民思想、文化互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