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冬奥大场面丨燃烧的雪花,伴“冬梦”高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高琳哲 裴妥 
2022-02-17 14:35:00
分享:

一身身明亮的“天霁蓝”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一次次悉心的服务

……

北京冬奥会各项比赛正在有序进行

志愿者奔忙的身影

成为赛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

北京冬奥志愿者的十二时辰。视频来源:新华社

志愿者用专业的服务和饱满的热情

迎接四海宾朋

为保障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近日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拍摄Vlog

记录下了自己跟随美国队

入场参加冬奥会开幕式的过程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图为视频截图

“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可爱的事情……

每次看到视频里那位中国男生,

对我说Welcome to China时,

我都会泪流满面……”

让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难忘的是

开幕式上活力热情的志愿者

让她“感到备受欢迎”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图为视频截图

特莎·莫德入场时

用中文对场边志愿者大喊“你好”

一名身着粉色上衣的志愿者

也随之热情招手

用英文回应

“Welcome to China

(欢迎来到中国)”

志愿者们的友善和贴心

让她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志愿者也托朋友在视频评论区

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之情

中国网友也纷纷留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希望你能突破自我,实现梦想”

运动员们的谢意与感动

是对志愿者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这样的互动

也生动诠释出了奥林匹克格言

在“更快、更高、更强”之后

加入“更团结”的意义所在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学院电子信息实验班

2020级本科生刘培炎

和父亲一起在为冬奥会奋斗

他是首钢大跳台交通领域志愿者

父亲是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

儿子在闭环里

父亲在闭环外

其实

工作地点相隔并不遥远

有时

他们会隔着围栏

挥挥手

说几句话

互相问候、打气

志愿者刘培炎的父亲

两代人

以不同的身份

为冬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刘培炎来说

这是一段独特的经历

志愿者刘培炎

做冬奥会志愿者

让他的人生多了许多“第一次”

第一次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从自己身边走过

第一次

为那么多外国宾客做引导服务工作

第一次

在闭环里和志愿者同学一起过年

第一次

早晨四点多就起床坐大巴车到工作地点

……

“这绝对是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

毕竟,

一个普通人,

能亲身参与几次自己国家主办的奥运会呢?”

刘培炎说

“作为冬奥志愿者,

在做好服务的同时,

我们也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使命。”

来自清华大学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余中淇话语中充满自豪

如今

已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的他

回忆起自己与奥运的缘分

仍然历历在目

2008年的暑假

当时上小学五年级的余中淇

报名成为小志愿者

感受奥运氛围的同时

在场馆周边搭建的亭子里

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段经历也将他与奥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由于年龄小,

我当时主要帮志愿者哥哥姐姐们

做些辅助性工作。”

他说

当时就盼着像他们一样

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

  2021年10月26日,首都高校冬奥和冬残奥志愿者誓师大会,余中淇在活动中发表感言。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14年后

当梦想照进现实

余中淇在北京冬奥会站上了

更为核心的岗位

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

成为最早上岗的一批志愿者

主要为来自国际奥委会的

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

提供联络、接待、翻译等服务

“希望自己做好服务工作,

与更多国际友人成为朋友,

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

积极、热情、向上的形象。”

这是余中淇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也是每位冬奥志愿者的心声

身为从东北这个

可以“速冻一切”的地方走出来的人

张鸿博直言还是有点低估了崇礼的低温:

“站时间久了,

从山谷吹来的风仿佛能把人吹透,

刺骨的冷。”

这位燕山大学的大四学生

是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一名志愿者

张鸿博的工作

说简单也简单

就是在赛道入口

检查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证件是否齐全

可要说难,也真的难

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

只要赛道开放

就需要上岗

比赛日通常要工作到比赛和颁奖结束

志愿者们轮班站在雪地里值守直到晚上

  1月27日,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越野滑雪场馆媒体中心,志愿者们在接受赛前培训。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虽然条件艰苦

但张鸿博从未抱怨

愈发珍惜这一难得的经历

“冬奥志愿者的工作很有魅力,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

还能学到很多知识,

有机会成功入选,

我很幸运。”

冬奥舞台上

活跃在比赛场馆的志愿者们

各司其职、辛勤付出

保障一场场精彩赛事顺利呈现

夜色渐深

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一楼大厅

依然灯火通明

其中不乏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第二天的闭环车辆有哪些线路、

车次及时间如何安排、

跨赛区怎样换乘

……

交通信息咨询台前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志愿者关淇匀

贴出的双语示意图

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热门赛事越来越多,

我们想到了这个办法,

用制图软件专门制作了思维导图和表格,

便于大家直观清晰地了解这些信息。”

关淇匀说

自1月上旬来到主媒体中心

她和同学们一天三班倒

将在这里一直工作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

2022年1月10日在主媒体中心内拍摄的媒体记者证件激活区域。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尽管时间跨度较长

关淇匀和同学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能够帮助大家是我们最开心的事,

有机会为冬奥尽一份力,很幸运,也很幸福。”

本次北京冬奥会中

共有1.9万名赛会志愿者走上志愿服务岗位

从竞赛场馆到闭环驻地

从媒体中心到社区街道

从赛事保障到防疫安全

无处不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他们用热情与灿烂的笑脸

让“天霁蓝”成为赛场内外

温暖而独特的风景

大多数志愿者身上

并没有太过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们用微笑传递善意

用坚守表达担当

他们在服务冬奥会

也在享受冬奥会

当我们尽情享受冬奥会带来的欢乐时

不要忘了为志愿者的付出和奉献喝彩

一道道流动的蓝白风景线

一张张灿烂的青春笑脸

唱响青春的礼赞

没有豪言壮语

只有默默奉献

不计个人得失

只为他人方便

这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最好注脚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高琳哲 裴妥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冬奥组委、科技日报等综合)

关键词:冬奥大场面,志愿者,“天霁蓝”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