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十三艺”看点 | 专访:《敦煌女儿》再现樊锦诗守护敦煌的人生史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璇 张千 
2022-09-01 11:57:47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王璇 张千)8月30日、31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剧目、上海沪剧院创作出品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衡水保利大剧院上演。该剧由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吴争光联合主演,汇集中国戏曲金牌创作团队,历时十一年精心打造,讲述了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的故事。

沪剧《敦煌女儿》茅善玉饰樊锦诗 (2)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沈刚 摄

  “这部剧讲的是樊锦诗院长不平凡的一生,我们以她一生的故事,讲述几代敦煌人为敦煌文化保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所以,我们是带着一份景仰之心,带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心进行创作。”樊锦诗饰演者茅善玉告诉记者,这部剧从主创人员发现这个题材,到有欲望去创作,再到去敦煌体验生活、采风,然后写成剧本,之后又推倒重来、多次调整,演出后再修改,经历如此漫长的创作历程,堪称“十一年磨一剑”。

12913b6da4d7186c39977c0ba76bf62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沈刚 摄

  在敦煌莫高窟,以樊锦诗为代表的敦煌人用青春和汗水、坚守和奉献,深耕大漠,孕育凝结成熠熠生辉的莫高精神。在沪剧舞台,茅善玉饰演的樊锦诗,用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唱出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坚守,做当代敦煌文化的传播者。两位“上海女儿”因为一篇 《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的报道而结缘。茅善玉从剧中人物25岁演到80多岁,她质朴纯熟的表演、丝丝入扣的唱腔、说话时的语态、思考时的神情、举手投足间的每一处细节,都是她在与樊锦诗交流后,精心呈现于舞台。

沪剧《敦煌女儿》茅善玉饰樊锦诗、凌月刚饰常书鸿HJY_00000 (16)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沈刚 摄

  剧中樊锦诗唱段均由茅善玉亲自设计,既表达出夫妻间丰富深厚的情愫,又显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含蓄内敛,更是把敦煌情怀与江南韵味融为一体。为了增添表现力,她在沪剧基本曲调中增添了跌宕起伏的变化,融入京剧、歌剧唱法,使之更具力度,更有张力。在表演中,旋律和情感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流淌而出,许多唱段她都是一边流泪一边吟唱。剧中有数十段的宣叙、咏叹唱腔,最长的唱段接近20分钟。

沪剧《敦煌女儿》茅善玉饰樊锦诗、钱思剑饰彭金章HJY_00000 (28)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沈刚 摄

  这样一部“很用心、很用情、很用功”创作的艺术作品,终于不负众望,得到了剧中原型的认可。《敦煌女儿》上演后,樊锦诗先生先后八次亲临现场观看,并对这部讲述“敦煌人”的作品给予了十分肯定:“这个剧很有深度,唱词很有内涵,唱的也很动听。”

  自2018年5月首演以来,沪剧《敦煌女儿》已经演出七十余场,走过上海、北京、敦煌、兰州、西安、武汉、南京、苏州、镇江等十余座城市。所到之处获得众多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观众反响热烈,媒体争相报道,赢得了广泛赞誉。

85e9003c21aa385a5fc8b1c9bdd3a4b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沈刚 摄

  “一部好剧需要千锤百炼,创作一部优秀艺术作品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沉淀。”茅善玉表示,尽管该剧此前已经取得创作和演出的成功,但如今为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奖“文华表演奖”,在主创人员精益求精的改进下,这部剧在原来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的人物塑造更加细腻准确,在音乐旋律的演唱方式上,我们也找到了‘以情带声’这种更具感染力的方式。”

沪剧《敦煌女儿》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沈刚 摄

  自8月12日起,《敦煌女儿》剧组秉持着“以匠心铸品质创精品”的责任和担当,对表演、唱腔、音乐、灯光、音响、多媒体等环节反复演练。终于,这部展现“时代楷模”、弘扬“莫高精神”、诠释“海派文化”的作品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精彩亮相。

  本次《敦煌女儿》在衡水上演,吸引了不少当地年轻观众。“没有几代学者对敦煌的爱,对莫高窟的奉献和坚守,可能我们今天已经不能再看到莫高窟。”前来观看的衡水市民王志远说,“我被这部剧的故事、音乐、唱腔、舞美所吸引,对剧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一直不能忘怀,有时间我一定要去敦煌看一看。”

  著名沪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剧中樊锦诗的丈夫彭金章饰演者钱思剑说:“我们的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这里的观众非常热心,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感到非常欣慰。如果将来还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衡水,为广大观众献上我们的沪剧艺术。”

关键词:樊锦诗,敦煌女儿,守护,沪剧,史诗责任编辑: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