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代姣 通讯员 郭炜辉 刘润雪
蓖麻油可以用来驱动飞机?是的,这项世界首创的高科技,就落地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项技术来自南开大学李伟教授团队,他们历经五年攻关,研发出了蓖麻油加氢催化剂,生产的生物航煤产品能实现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大型客机上使用植物油生物航煤,碳减排可达80%。”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开提兴奋地对记者说。
科研人员调整新型航空煤油实验设备相关参数。
目前,科研团队正在全面推进万吨级生物航煤示范生产装置建设,完成蓖麻油工业化首台套生产建设和适航认证,未来将会在沧州实现量产,填补中国生物航煤技术空白,解决生物航煤原料不足的世界性难题。
同一个园区中,南开大学陈军院士团队正在加速推进基于我国丰产元素研发新材料的大规模储能电池。
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
“简单来说,就是用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钠离子电池替代资源不足、价格高昂的锂离子电池。”开提说,科研团队已经研制出相关材料,能够实现批量化制备,正极材料成本将降低50%。
研究人员进行小批量极片涂布。
此外,年产2010吨医用树脂和10吨原料药项目已落地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达产后年产值将达6亿元;
生物质基润滑油项目团队与沧州当地企业共建年产5000吨润滑油生产线,将开展生物质基高值化产品的绿色制备;
钛酸盐纳米纤维的绿色批量制备项目团队与沧州企业合作研发,今年30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准固态电解质隔膜15亿平方米……
技术人员放置待检测样品。
自2019年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揭牌运营,5年来,越来越多南开大学的先进科研成果在沧州落地转化。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样品测试。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整个京津冀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专业化工园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能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良好环境,这是吸引我们共建研究院的首要原因。”开提说,更重要的是,河北引成果、促创新的诚意远超他的想象。
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当地每年拨付科研经费3000万元用于科研项目孵化培育及研究院科研运营,投资6000万元为研究院购置仪器设备800余台(套),搭建了工艺筛选优化平台、能源化学研发平台、催化及纳米材料研发平台、功能高分子及环境保护研发平台等8大平台。同时,提供3座甲类中试车间,用于科研成果中试放大验证,助推研究院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落地。
在中试基地,课题组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
创新硬件齐备,政策礼包也惊喜不断。2022年,研究院被评定为河北省合作共建科技平台示范基地,获得专项支持100万元,推动南开大学科研成果在沧州进行孵化,为沧州渤海新区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及绿色转型提供示范。
“政策助力,研究院在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到2023年底,入驻研究院的南开大学优秀科研团队已达18个,申请发明专利42项,与区内22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落地产业化项目5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余项。”开提说,下一步,研究院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共同开发和研究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同时,积极引导研究院达到产业化的项目在沧州落地转化,让更多创新“金种子”在河北肥沃的土壤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