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百姓看联播|渤海到天山,千里话丰年

来源: 河北经济日报   作者:贾宏博 李佳琦 吴苗苗 
2024-05-11 07:29:20
分享: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所长张卫军与新疆和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侯杰正在通电话。

  “张所长好,我现在正在试验田呢。”

  “你好,麦子到拔节期了吧?预计产量怎么样?”

  “对,大部分都到拔节期了,今年小麦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能达到700多公斤。”

  “好,现在主要观察有没有病虫害,再一个就是田间管理,经常转转。”

  最近,沧州的育种专家和新疆的农技人员电话热线不断,为的是提醒新疆的“麦友”,拔节的关键时期要到地里多看看。咱河北人咋还为新疆的麦田操上了心?原来,咱沧州盐碱地上培育出的小麦品种,跨越了三千公里在新疆的盐碱地上也扎了根儿,河北的种子“芯片”与新疆土地有奇缘。

  新疆的和硕县有100多万亩盐碱地,相当于河北省盐碱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全年降雨量只有70至80毫米。为了找到既耐盐碱又抗旱的小麦种子,当地的农技人员煞费苦心,反复比对,四处寻找。偶然机会,咱沧州中捷产业园区农科所研发的“捷麦19”品种,成了他们眼中的宝。

  但“捷麦19”浇水后抗倒伏能力稍逊一筹,中捷农科所又主动推介了更适应水浇条件的“捷麦20”。5年时间,“捷麦20”在新疆和硕县示范推广种植面积已近3000亩,亩产能达到750公斤,比当地推广种植的其他品种增产8%左右。

  河北新闻联播报道,近年来,沧州市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迅速打开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新局面。

  今年 ,中捷产业园区又有大动作,从14000到21000,“捷麦19”和“捷麦20”的繁育面积暴涨了7000亩。盐碱地变“粮仓”,咱河北的种子“芯片”挑大梁。

文案:贾宏博

配音:贾宏博

摄像:李佳琦

剪辑:吴苗苗

海报:吴苗苗

关键词:新疆,河北,小麦,种子责任编辑:张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