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这是什么厕所”,尴尬了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2019-01-26 17:05:02
分享:

  “一个土坑、两块板、四面立土墙”,这是农村厕所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甚至,农村厕所是一个略显“恐怖”的存在。每次去厕所都要鼓起巨大的勇气。不仅城里人无法忍受,就连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在外面待上几年,也受不了了。

  农村厕所革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这是一项文明工程,更是一项补齐民生短板的民生工程。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这也就要求在这项工程的落实上不得有半点懈怠,更容不下丝毫虚假。

  可是,偏偏有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山东临沭县这样的地方,将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的“好经”却走偏变样,变成了走过场、应付了事。

  据央视报道,上述地区一些农村在厕所改造中出现了“半拉子工程”。化粪池安装后压缩变形,还未使用就已破损;冬天得烧热水冲厕所,清理费贵过养老金;改造厕所没配蹲便器,不达标却通过了验收……备受质疑,被媒体痛斥“这是什么厕所”。

  当地群众面临的是自家厕所被拆而新厕所又无法使用的“尴尬”。恐怕曝光后,更尴尬的是一手打造这些“厕所”的“人”。

  有些人,没有把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是简单把“厕所革命”当成一项政绩工程,只要数字上有,不管实际能不能用。

  面对新厕所设备质量差、配套不到位的现状,相关工作的负责人不仅没有意识到错误,还称“设备质量因村民自行安装不规范”,甩得一手好锅。

  至于改造厕所的设备“没用就碎”的问题,或许我们从设备价格上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记者调查发现,号称1400元一套的采购成本,最后实际付出的不到600元。这样的设备怎么能保障质量呢?

  监管的缺失,也是造成如此尴尬的一个关键因素。上级部门不监管,下级部门当然也就“随心所欲”了,建起来的厕所,村民能不能使用,并没被相关部门放在心上。

  厕所改造,被改成既不中看也不中用的“闲摆设”,花了钱,买了民怨。这场“尴尬”的背后,既有作风漂浮、官僚主义的问题,更有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问题。

  此外,也要注意其中是否存在腐败问题。设备中间的800多元差价又哪去了?照此思路,更应看看整个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的钱到底是如何用的,甚至是否流入了个人腰包?

  这些疑问恐怕相关部门也不能回避,这需要调查清楚,给公众一个交代。

  在媒体曝光后,1月25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对甘肃省武威农村厕所改造存在问题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整治力度。并以此为鉴,严肃查摆并整改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疾,对于那些胆敢在民生项目中捞油水、积民怨的人,也要“革他们的命”。

  当地省委省政府能及时作出回应固然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将“承诺”落地——彻查此事,彻底整改。既然他们敢在光天化日下敷衍群众、敷衍上级,唯有通过严厉问责,才能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以后再出现这种“尴尬”窘境。

  农村厕所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及改厕模式,科学设计精心施工,既做到财力能承受,更做到质量可控制,真正让广大村民从“厕所革命”中受益。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将这场“尴尬”的农村厕所改造进行补救与完善,让群众早日用上干净整洁的厕所,让国家的福利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也不能放松对这场“尴尬”的改造进行深入调查,把那些漠视群众利益诉求的人揪出来。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政绩并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文件上,也与拿什么态度、花什么样的心思、付出怎样的行动来兑现承诺有关。百姓受益了,才是各级政府最大的政绩。

关键词:甘肃,焦点访谈,厕所责任编辑: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