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大阅兵中这些“硬核装备”来自河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晓明 张世豪 
2019-10-02 19:10:11
分享:

54所研制的卫星通信车接受检阅。54所/供图

  长城网讯(记者张晓明 张世豪 通讯员庄芳)“能够在现场看到亲手研制的装备组成方队,接受检阅,那种震撼,那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是我们科技人员最大的心愿和荣光。”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中国电科首席专家、54所副总工程师孙晨华在观礼台上看到亲手研制的装备,难掩内心的激动。

  “当我看到我们所研制的通信车和干扰车经过的时候,内心非常激动。这里,也有我们天伺专业部的汗水和智慧,车上的天线,也是我们亲手一个个生产安装的。我低头看一看自己的双手,仿佛还能感觉到手在设备上忙碌的温度。突然之间,眼睛就有点模糊。”在观礼现场,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54所高技能领军人才夏立说。

  54所党委书记原普感慨地说:“富国强军是54所的初心,为我军铸网络信息体系的基石,是54所的使命。十年前,54所研制的8辆散射通信车和8辆卫星通信车组成通信方队,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十年后,54所研制的7型装备接受检阅。”

54所研制的微散通信车接受检阅。(央视截图)54所/供图

  三型“硬核”通信装备参加阅兵

  编入装备方队“信息作战”模块的四辆卫星通信车展现了我军强大的远程通信、广域通信能力。

  该装备能实现双频段卫星组网通信,能够实时、远程传输各种信息包括指挥控制信息,为部队远程指挥、远程决策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

  “阅兵前,我们对车辆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整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就像完成一幅国画,一丝一毫都不敢松懈。任务紧张的时候,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每个人的背后都结了一圈圈白花花的盐渍。”54所卫通专业部技术人员赵光艺说。

  散射通信是不可或缺的军事通信方式之一,它以“三抗”能力强、超视距大容量等独特的魅力在军事通信发展的长河中基业长青。据了解,54所研制的四辆新型散射通信车参加了此次阅兵。

  “我们坚持实战化设计理念,从作战环境、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极大提升了装备的机动性、越野性和通信能力。”54所微散专业部主任张涛说。

  “与同类设备相比,它在现役散射装备中传输速率最高、天线自动对准速度最快,体现了我军散射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技术人员吴丹说,“阅兵无小事。为了让我们的设备以最优的姿态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每个细小的改动和关键的环节我们都至少设计三四个预案。”

  天线伺服技术人员李涛说,在本次阅兵中,按照用户要求,他们仅用了7天时间,改造完成了三种类型共计15套的车载站天线。为不耽误部队训练,他们只能利用训练间隙进行改装,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单兵战术信息终端团队正在进行设备调试。54所/供图

  54所自主研制的单兵战术信息终端设备也参加了本次阅兵。“小而好用、管用”,是这款通信设备的突出特点。作为网络信息体系的末端节点,它主要面向部队营以下班组和单兵应用。

  “设计师大胆创新,突破多个关键技术,采用集约化设计,将通信传输、导航定位、指挥控制、态势感知等功能集于一体。”54所技术人员王涛介绍,这款设备融合多种通信模式,有力推动了单兵终端由“单功能多型号”向“多功能单型号”转变,切实推动我军信息系统装备减型增效和集成优化。

编入信息作战模块的12辆电子战装备车接受检阅。54所/供图

  三型信息作战“神装备”高调亮相

  54所还有三型共12套装备分别编入信息作战3个方队参加了本次阅兵。

  参加此次阅兵的某跟踪干扰站,具有侦测距离远、干扰覆盖区域广、干扰能力强等显著特点。它的研制成功,进一步提升了我军信息作战能力。

  极限环境下的试验,同样是该装备测试的“必做题”。2018年10月的库尔勒,白天阵风达8级,漫天黄沙,项目组成员眯着眼睛都看不到10米开外的装备车。白天酷热汗流浃背,晚上严寒穿着军大衣直哆嗦;泡面就沙子……”54所一名技术人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2019年4月,项目组又转战海拔近4800米的不冻泉做高原实验。强烈的高原反应下,项目副总师安效君愣是靠着止疼片,边吸氧边干活,坚持了半个月;分系统副总师贾宸一天正在做某项试验,突然开始流鼻血,他第一反应是大喊一声:“血掉到频谱仪上了,快给我纸!”第一时间,他清理了仪器上的血迹,然后继续测试。

  54所研制的某超短波侦察干扰车是我军新一代战术电子对抗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侦察、测向、干扰功能于一体,具备较强的高机动作战和环境适应能力。

  从2019年5月开始,接到阅兵保障的通知后,54所技术人员甄凌航就开始全程跟随部队训练,执行保障任务。6月底,甄凌航随装备进入阅兵村。

  汗水夹杂着尘土等异物肆意而下,导致甄凌航的左眼发生结膜炎,演变成角膜炎。“那个时候就是边医治边演练,军方和单位领导都很关心我的情况,但是70年阅兵这么重要,我就拗着一股劲儿,绝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就这样,甄凌航圆满完成了几次合练任务。

  “没问题”是54所技术人员在面对国家需要时的选择和坚守,是他们内心对国家的热爱和信仰。凭着这股劲头,54所保障人员被集团公司授予“青年突击队”光荣称号。

  54所研制的某频谱监测车也参加了此次大阅兵。它是我军最新一代机动式频谱监测装备,为我军掌握复杂的电磁环境、选择和调整频率提供自动化频谱监测、分析手段。频谱管理是一个崭新的科技领域,项目的艰巨性和重要性超乎想象。呕心沥血的技术攻关,一路扶持着走来的情谊,都沉淀成了团队深厚的精神内核。

  “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凌晨3点睡觉早晨8点起床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我们内心充实,有一种自豪的满足感。”频谱监测车生产技术负责人白金龙说。

  再次助力我军“空中阅兵”

  当威武雄壮的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飞机俯瞰拍摄的长安街沿途景象,以及飞机内空军指挥员的图像,都被实时传输到现场大屏幕和电视直播画面中。这些让人血脉贲张的镜头,正是通过54所专门为本次阅兵研制的音视频采集与传输系统实现的。

  正是这套设备,可以将飞机上空军指挥员向首长汇报的图像和声音实时传输到现场电子大屏和千家万户的电视上,让满怀期待的大众,不仅看得到飞机编队飞过后拉出的条条彩色烟带,还实时目睹空军指战员精神奕奕的风采和铿锵有力的声音。

  “这是我们继‘9.3’大阅兵后,再次助力我军实现‘空中检阅’。”54所项目负责人刘成朋自豪地说,“这种‘如在眼前’、‘就在耳边’的效果,正是我们研制设备的初衷和追求。”

  据介绍,54所研制的两套设备分别装在两架飞机上。从1月底接到任务,到5月份交付用户,中间需要完成方案论证、方案设计、样机竞标、初样研制、正样研制、调试测试等工作,时间之紧可想而知。

  为节省时间,刘成朋大胆采用新的设计理念,要求两个波段的链路设备完全实现模块化,在体积、功耗、接口等方面做到完全一致。通过反复的方案讨论和试验,最终实现两个波段的软件通用,大大缩短了软件开发周期和联试时间,同时也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

  “这套设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实现多路高清音视频同传。这就要求我们图像压缩效率在现有高效算法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倍。”为了研制新一代压缩算法及全新的硬件平台,团队图像组的同志们从新年伊始就开启了“常态加班”的模式。

关键词:大阅兵,河北,设备,54所责任编辑: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