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奋力夺取“双胜利”·记者走基层】骆驼湾:村里多了块山葡萄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亚红 
2020-05-07 16:04:39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王日成 杨亚红

  “骆驼湾今后的日子能过成什么样?村民们肯定是想钱越挣越多,对于我这个村干部来说,钱从哪来?这是我要想的。”从“土湾湾”到“金湾湾”,在阜平县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看来,村子的变化不是用哪个词、哪句话就能概括的。

  2019年,乡亲们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3000多元,住了新房,有了民宿,林果、香菇等产业发展得挺红火……乡亲们挣钱的营生还能有啥?顾瑞利领着记者往村南三、四公里外的山沟里走。

阜平县骆驼湾村。长城新媒体记者 王日成 摄

  “我们从3月11号开始,就带着村民每天进这山里头移栽野葡萄。”野葡萄学名山葡萄,生长在海拔200-2100米的山坡、沟谷林中或灌丛中。“我们小时候经常到山里头摘着吃,后来还会拿到家里自己酿酒。”听顾瑞利说了一路,记者也没闹明白,野葡萄里能有啥名堂?

  “山里还是天凉,我们都是快中午了带着干粮进山,进去出来一趟差不多就得5个钟头。”56岁的陈彦迎上来,讲着进山移栽葡萄苗的种种不易。“有时候进去就能找见一大片,然后背个四五十棵苗下山。少的时候只能背十几棵。”

  “我去年到黑龙江看了人家的山葡萄种植,从鲜果到深加工,尤其酿成冰葡萄酒后附加值更高。咱这也有,而且气候条件很适宜,我们为什么不能干?”把山葡萄从山里移栽到平地上,这是顾瑞利带着乡亲发展山葡萄产业的第一步。“今年我们先移栽,让它都成活,一开始不能贪大。”

  十多亩的山葡萄地,一部分用来育苗,一部分计划产果,老陈带着乡亲们打理了一个多月。

骆驼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右一)、村民陈彦向长城新媒体记者介绍山葡萄移栽情况。 长城新媒体记者 王日成 摄

  “你看,这棵苗已经成活了,从这个小白点这就能长出来新枝。”

  “抓紧时间把膜盖上,这草又长出来了,该锄了。这么费劲移栽下来,可不能白费了……”

  浇水、铺膜、整地,老陈的手底下没个闲。“山葡萄个头小,口感稍微有点酸涩。咱骆驼湾冬天冷,上霜早,结的葡萄不摘等着上冻,之后酿成冰葡萄酒那就不一样了,不光口感好,而且价格也高。”边干边说,对老陈来讲,这块地就是今后乡亲们挣钱的又一个指望。

  “过去怕种地,好不容易熬出去了,在北京打了几年工,又回到县城做点生意,没成想现在又回来种地了。”从怕种地到愿意种,老陈拿自己打趣,2017年回到村里后,凭着曾经的一手农把式,他又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现在种地心情不一样了,不是‘瞎’种,是有盼头的。”

  一句有盼头,不仅把陈彦从城里“招”回了农村,这几年在外奔波的“80后”“90后”年轻人也有50多人回到了骆驼湾发展。

陈彦和乡亲们打理着十多亩的山葡萄地。 长城新媒体记者 王日成 摄

  “我既然也是从外回村的,又是村里的干部,骆驼湾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我们的眼光要打开,思路要打开,但是有一个前提,不盲目、不跟风。”作为骆驼湾乡亲们眼中有本事的“后生”,顾瑞利知道自己肩头的担子很重。“我们先让这片山葡萄地长成,然后再进行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可持续的,同时也能让村民从中持久获得收益。”

  采访结束,记者站在田埂上再次打量眼前这片山葡萄地,现在正是葡萄苗出芽拔节的时候,明年再来应该就是满眼翠绿了,相信骆驼湾的日子也会像这块山葡萄苗一样节节高!

关键词:责任编辑:杨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