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两会动评①】河北27个环京津贫困县摘帽,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20-05-20 17:55:57
分享:

  “咕、咕、咕……”五月天,万物葱茏,生机勃发。走进河北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区,只见一栋栋现代化鸽舍整齐排列。此时正是孵化时节,一对对鸽子有的正在孵蛋,有的正在给小鸽子喂食……

  “以前种地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现在我在场里养鸽子,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出’3000多只乳鸽,能挣5000多块钱。”正在照料鸽子的白富慧说,“我把老公也喊过来了,我俩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等收入,不是脱贫,是致富了。”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无人机照片 4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在阜平,致富产业的探索、发展,可能正像刚从孵化机里拿出来的一排排鸽蛋,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充满希望和力量。

  “我家有4亩山地,原来种粮食每亩收益不过二三百元。在近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改种了200棵桃树,因为这里生态好,城里人很认同,我们又对每棵树通过微信、淘宝全部实现了网上认领,桃树的施肥、浇水、疏花、疏果都通过网络实时远程监控。”河北省兴隆县半壁山镇生态果园的主人刘学文是这样算账的:“每棵树认领一年300元,卖家保50斤桃子,200棵树就是6万元,只要把桃树经营好,就不愁收入。”

  在兴隆,“以林为本,果业先行,三产紧跟,绿色振兴”的生态发展路径是群众眼中的“香饽饽”,“一方山水富养一方百姓”正在从梦想走向现实。

  “种植架豆,过去一亩地最多收入3000元,现在用上北京的新品种、新技术,刨去成本,这一亩地的大棚能收入八九千元。”河北省赤城县大海陀乡深山区高栅子村的老李感触颇深。

  在赤城,自北京的新理念、新技能推广落地以来,农户们掀起了踊跃学科技的热潮,科技的力量使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更足了。

  近年来,从“大树底下不长草”,到“背靠大树好乘凉”,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时间似一支如椽巨笔,记录着包括阜平在内的河北省27个环京津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清晰历程。

  上图:河北平泉市杨树岭镇五道梁子村村民李秀芝家以前的雨水窖已经不用;下图:李秀芝在使用自来水(4月2日摄,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据新华社报道,脱贫攻坚收官在即,“环京津贫困带”这个呈“C”字形的环状连片区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区域性绝对贫困。

  曾经,“贫困”有多令人焦虑,如今,“致富”就有多令人向往。这巨大变化背后,是内生动力与外部帮扶的同频共振,是一项项暖心、细致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生动诠释着“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深刻内涵。

  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两度外出考察,脱贫攻坚都是核心议题之一。从“小木耳”到“黄花菜”,他点赞两个“大产业”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从秦岭的山沟沟到云州的坡梁地,他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并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从金米村到坊城新村,帮助群众守住脱贫成果,是他倾心关注的大事。

  河北作为京畿要地,当前脱贫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还有一定数量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三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还与京津差异明显。

  这也意味着,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以严实作风推动脱贫政策、脱贫责任、脱贫工作精准发力,还需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而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更来不得丝毫放松,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做好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期待环京津地区交出更加高质量的答卷,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芦静)

关键词:河北,环京津贫困县,摘帽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