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回响③】德胜村:奋斗踩实小康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甜肖 
2020-08-09 17:52: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郭甜肖 路钦淋

   “走,带你上地里瞧瞧我的薯苗去!”今年雨水不少。头天夜里,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就开始下大雨,到早上的时候,雨过天晴。一大早,我们跟着56岁的徐海成来到了他的微型薯大棚。 

  脱贫后,徐海成生活的日常,还是围着他家那片大棚忙忙碌碌。大棚里,微型薯苗密密麻麻,支楞着脑袋,铆着劲儿地生长。

  以前的德胜村家家户户也种土豆。“那时候的土豆质量不行,快烂了都卖不出去,哪像现在,根本不愁销,村里还给马铃薯成功注册了商标呢。”徐海成说。  

   从无人问津,到如今的抢手热销,德胜村的土豆何以来了个“大翻身”?

  “是总书记为咱筹谋致富路,‘小土豆’才变成了‘金豆豆’!”徐海成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德胜村蓝瓦白墙的小楼在蓝天白云下格外亮眼。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困”在时光里的德胜旧村 

  德胜村村口,一排排二层小楼引人注目——洋气的建筑设计,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

  徐海成的新家就在这里。独门独院、蓝瓦白墙,颇有田园气息。

  “你看,屋里冰箱、洗衣机、现代化厨房设施、水冲厕所全都有;屋外小院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想吃随时能摘,日子过得美着呢,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徐海成乐呵呵地说。 

  这里的“满足”,是跟以前的经历相比。那时徐海成家的日子过得苦,媳妇生病成了“药罐子”,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特别是大闺女,上大学一年花费3万多元。“全家的收入就指望种地,可这活儿啊,辛辛苦苦一整年,除掉化肥、种子和收割机器费用,收入没多少,也不经花!”徐海成也寻思做点别的,可手里没钱没资源,加之村里条件局限,他感到无奈又无望。  

  “不懂技术,也没产业,想赚钱,谈何容易?”徐海成的经历并非个例。以前的德胜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农业基础薄弱,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村民种田积极性也不高。

  艰难的生产条件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也把这里的人们“困”在了停滞的时光里。

  微型薯苗。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一次“算账”打破困局    

  徐海成清楚记得,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德胜村,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算收入支出账,询问微型薯种苗的生产情况。

  “种植马铃薯原种3亩,亩产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种了15亩,每斤是5毛钱。这价格差得很多啊。”总书记从徐海成家的小账本上指出了增收的门路。

  总书记走后不久,德胜村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建立起了农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名义在集体土地上建起了280个大棚,村里的贫困户优先租赁,每个大棚400平方米、租金每年1000元。 

  徐海成本来就会种植,这下动心了。“心里就想着要大干一场。”2017年一开春,在村里的鼓励下,他承包了6个大棚,还自建22个大棚种植马铃薯原种和微型薯。

  “别看这苗儿现在这么小,到时候下面就是一个个的小薯了。”徐海成指着棚内一片鲜绿说。

  德胜村的“铁杆庄稼”光伏产业。长城网记者路钦淋 摄

  “长出来的就是微型薯?” 

  “是,这也是马铃薯的最高级别了,个头和小枣大小差不多,按‘粒’卖,一‘粒’能卖到三四毛钱!它也叫‘原原种’,普通种植户的马铃薯叫‘原种’或‘一级种’。‘一级种’再繁育一代,可以作为商品薯来种植。”说起这微型薯,徐海成俨然已是专家了。

  “一颗卖到三毛钱,一个棚卖到四万元,纯利润差不多30万元左右。”有政府引进的专业公司提供种苗、免费技术指导,又帮着找销路,勤劳肯干的徐海成脱贫了。2019年,徐海成在租种28个微型马铃薯大棚基础上,又种了30亩马铃薯原种、10亩甜菜,收入也越来越多。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以后咱还要奔小康呢,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大干!”微型薯棚里,薯苗长势喜人,徐海成一步一个脚印,踩实了他的小康路。

  笑靥如花的德胜村小女孩。长城网记者路钦淋 摄

  这样的日子,就是小康!

    在德胜村,像徐海成一样的微型薯种植农户如今已经达到180多户,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就有近5000元。村里的微型马铃薯还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中国薯网合作,扩大了产品销路……许多人都知道了德胜村微型马铃薯,都愿意购买德胜村的小土豆原种。

  未来,如果一颗土豆还能解锁更多“玩法”,农业产业化水平能进一步提升,更多像徐海成一样的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将更加牢固。 

  因地制宜,敢想敢试。除了积极推广微型薯种植,德胜村还积极兴办民宿旅游,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村里投入资金,配套新建了村史馆、幼儿园、文化广场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7万元,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7.8%降至目前的0.17%。

  “现在,民宿旅游是德胜村新的主导产业,我们将建设旅游特色村庄、打造田园综合体。”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未来,德胜村还计划引进百余户名誉新村民,带动全村进一步发展,让德胜村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充盈起来。

  

德胜村建设民宿旅游先行示范区,带动了村民的民宿旅游发展。图为德胜村村民自发组成的舞队表演节目,迎接来村里参观的游客。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黄昏时分,太阳收敛起来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光盘,远处牛乳般的云朵变成了一条条火烧云,鲜红鲜红的。

  德胜村民广场开始热闹起来。德胜村村民自发组成的舞队不断壮大,广场是她们最好的舞台。

  “以前不少人害羞,不大愿意出来跳。有了广场,大家交流多了,慢慢人就多了。”裴秀平是德胜村的“舞姿担当”,自打有了广场,村里给配了表演服装和音响设备,她和几个文艺爱好者的热情更高了。

  “生活没愁事,没事就到俺们村广场上,跳跳舞、唠唠嗑,这样的日子,就是小康!”她手里拿着一把红色的扇子,一边说一边加快脚步向广场走去,舞友正等着她排练一支新的舞蹈呢!

  “要让乡亲们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德胜村将“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这种产业正在给更多贫困群众带来红利。

    “德胜村地处坝上,海拔高、光照强、温差大,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相信随着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的不断发展,马铃薯将在品种研发、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上加速扩张,由此带来的马铃薯产业市场前景,值得期待。”看着美丽如一道风景般排排马铃薯大棚,河北北方学院黄智鸿研究员对未来的德胜村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之路期待满满。

    不止于此,以马铃薯产业扶贫为契机,德胜村的光伏发电、民俗旅游等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北方学院黄智鸿研究员与徐海成在微型薯大棚里探讨微型薯产业长远发展之策。长城网记者 路钦淋 摄

  “无论是发展马铃薯育种产业,还是发展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其背后的逻辑都是‘通过深化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黄智鸿认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3年多来,德胜村在各级力量的帮扶下,将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绿色减贫的路子。” 

     从大棚里挺立的微型薯种苗到草滩上壮观排列的光伏电池板,从干活的村民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到广场舞大妈们嬉闹的身影,长城新媒体评论员芦静感慨颇深。她说:“哪儿哪儿都带着精气神!这是德胜村给我留下的强烈印象。”

     天色将晚,走在德胜村平整的道路上,看着广场上的红灯笼一盏接一盏的亮着,温暖又好看,芦静高兴地说,2019年德胜村人均收入13700元,比2016年的6400元翻了一番多,下次再来又会是啥样景?

    “产业从‘单打一’变成‘组合拳’,村容从‘土村庄’变成‘新农村’,村民由‘等靠要’变成‘比赶超’,全面小康路上,德胜村的奋斗还在继续,德胜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德胜村,小土豆,总书记责任编辑:郭甜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