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临西轴承工业园区,一眼便看到了“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的标语。
“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是邢台市‘一三五十’高质量赶超发展总体思路中的一项重要行动,也是临西县轴承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围绕推进轴承产业发展,我们倾全县之力打造了七大平台。”日前,临西县委书记王海军接受了长城网记者的专访,介绍了临西县加快建设轴承制造强县的思路和举措。
七大平台推进轴承产业发展
记者:王书记,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临西是怎样打造“万亩千亿”大平台的?
临西县委书记王海军接受长城网记者专访。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王海军:我们倾全县之力打造了服务轴承产业发展的七大平台。专业销售市场平台——被评为“中国国际轴承市场”的轴承大世界,入驻轴承商户达到1890多家,销售全世界近90%的轴承品牌,年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高端人才服务平台,聘任轴承产业首席专家,定期到临西县进行专题授课或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依托“临西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产业发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为企业家授课,每年培训400多人次。全省唯一一家省级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已研发包括P2级飞机齿轮箱专业轴承、P2级机床主轴轴承等高精密产品在内的新产品110多种,其中14种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产品在本地实现了成果转化。创建省级检测中心,可为本地轴承企业提供硬度、尺度、振荡、冲突力矩、寿数等21项免费查验检测服务,每年为200多家企业的1000多种产品提供相关服务。设立品牌研究院,已为企业培训品牌经理23名。找轴网供应链平台,借助“互联网+轴承产业+上下游资源”,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B2B交易、智慧云仓、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集约物流配送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供应链服务体系,入驻企业达3000多家,线上交易额突破10亿元,为县内轴承企业融资8000余万元。产业高聚集发展平台,投资10.5亿元建设运河双创产业孵化园,目前一期已投产,入驻科研型轴承企业12家,二期车间钢构正在加快建设。总投资6.7亿元、占地221亩的轴承产业高新企业孵化园项目建成后,可容纳近30家轴承企业入驻。
调控智能化设备。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亩均论英雄” 推动轴承企业创新
记者: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临西县有哪些举措?
王海军:将“亩均论英雄”作为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亩均”标准从高到低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抓D类企业出清,在投资、用地、用能、财政补助和信贷方面进行限制,倒逼此类企业自动退出市场。对亩均效益在2000元至15万元的100家BC类企业,推行零土地深度技改,深度挖掘企业潜力。截至目前,全县已实施技改项目28个,总投资30.3亿元。对发展势头好的企业,由属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进行三方商谈,增上生产设备,扩大企业产能。
严格检测轴承套圈精度。通讯员 张玉坤 何连斌 摄
二是支持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轴承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建立产业共享技术平台,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实现由技术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目前,企业已与清华大学、河北工大、洛轴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30多家规上企业建立了产业技术联盟和研发机构。
三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不断将前沿核心科学技术转变为企业“专、精、特、新”的拳头产品,让更多“技术盆景”成为“产品风景”。每年研发新产品100多种,其中,一批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了较快转化。
四是强化高端人才支撑。以人才集聚的浓度提升产品创新的热度。“外引”“内育”相结合,通过挂职锻炼、人才交流、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抓好企业家、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共帮助企业招引大学生1300余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
融入“双循环” 内外兼顾“转市场”
记者:对于临西轴承产业来说,我们如何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进而形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王海军:我们坚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着力推进“六保”,全力打好“优、拓、调、转”稳外贸组合拳,推动轴承出口逆势上扬,1-6月份累计完成出口1961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2%,10家企业出口增幅达到15%以上。
专班助企,包联支持“优服务”。成立疫情期间外贸服务专班,开通书记、县长“直通车”,为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和10个乡镇(园区)逐企派驻服务专员,实现47家外贸企业服务全覆盖,帮助解决防疫物资、用工、资金、供应链、产业链等问题132个,推动外贸出口企业于2月中旬率先全部复工,有效帮助企业保住订单、稳定客户。截至4月底,轴承外贸企业春节前签订总计101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履约率达到100%。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外贸企业进出口奖励资金和外贸发展专项资金35万余元,有效提振了外贸企业出口信心,目前企业产能恢复率达到100%。
一家外贸企业中,轴承产品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讯员 何连斌 摄
线上贸易,云端路径“拓渠道”。组织6家轴承外贸出口企业参加“线上广交会”,通过录播企业宣传片、老总带货、直播车间生产等形式,与海外客商“屏对屏交流”,实现客从“云”上来。建成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入驻轴承出口企业13家,实现线上出口贸易额近50万美元。依托“找轴网”,为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金融融资、开拓海外销售渠道等方面开展集约服务,累计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近1000万元,全县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家、新增订单600余万美元。
预警指导,有的放矢“调布局”。组建外贸企业“老总群”,及时推送国际疫情形势和出口风险提示128条,协调上级部门提供贸易救济和法律咨询服务,引导企业由欧美地区积极向疫情较轻、复产复工率较高的国际新市场调整转移。目前,全县已有20余家外贸自营出口企业做出布局拓展调整,形成了以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为主,欧美地区为辅的战略性出口新格局。同时,组织企业利用订单减少的“空档期”,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上半年,全县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1.2亿元,同比增长12.3%,研发轴承新品种50余个。
两腿走路,内外兼顾“转市场”。建立“稳大户、育小微、抓增量、促回流”工作方针,加大对外贸大户“订单+清单”的预警监测,积极对接各类工业制造业协会、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开拓国内市场,用“两条腿”走路,降低经营风险。
谋划“十四五” 让轴承产业“转”得更快
记者:即将进入“十四五”,今后在推动轴承产业发展方面,临西将有哪些创新性的硬核举措让轴承产业“转”得更快?
王海军:“十四五”时期,我们把建设轴承制造强县作为发展轴承产业的主要目标,坚持把质量优先、效益优先作为建设轴承制造强县的发展路径,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评定标准,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优秀企业。到2025年,全县轴承产业全部营业收入年均增速8%以上,到2030年,全县轴承产业集群全部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轴承生产基地之一,进入全国轴承制造强县行列。
临西县轴承专业市场——轴承大世界俯瞰图。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水平。建成1-2家轴承企业集团;争取引进1家国内知名轴承企业或并购合作现有轴承企业;力争培育5家轴承企业上市发展;规上企业数量达到45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0%以上;亩均纳税强度超10万元的“亩产英雄”企业达到20家以上。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5家;10家以上企业与国内知名主机生产企业配套;建成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10-15家,数控机床普及率达到95%以上;自动化生产线普及率达到50%左右;智能化生产设备在规上企业中的普及率达到25%左右;轴承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培树国家级名牌2个以上,省级名牌10个以上。
有效提升产品研发能力。规上轴承企业50%以上建有研发中心,其中3家以上企业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航天、汽车、高铁等领域用高端轴承生产研发规上企业数量达10家以上,高端轴承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20%以上,研发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左右;轴承企业发明专利达5个以上。
全面强化工业服务水平。轴承产业研究院建成国家级研发机构,每年新产品研发达30种以上;河北省轴承质量检测中心成为华北地区最具权威的轴承产品检测机构;华北轴承创业创新基地成功培育优秀小微轴承企业50家以上;轴承大世界发展成为全国较大的轴承集散地。
(记者 李代姣 胥文燕 段维佳 刘潇 见习记者 张荣鹏 李文培 通讯员 张玉坤 何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