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我们的全村福丨张家口市沽源县大石砬村:生态扶贫,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默 孙向向 刘佩尧 
2020-09-09 14:26:00
分享:

  长城网讯 (记者李默 孙向向 刘佩尧)“我们的生活幸福吗?”“幸福!”伴随着相机的快门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被记录下来。7月22日早上5点钟,张家口市沽源县大石砬村缕缕炊烟升起,村里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精心打扮后,喜气洋洋地赶往文化大舞台前的广场集合,参加拍摄“全村福”,大家排好队列,将自己最灿烂的笑容融入大合影中。

大石砬村村民大合影。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大石砬村全貌。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大石砬村的美景。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大石砬村驻村第一书记田建辉(左二)和村民一起讨论种植问题。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大石砬村位于张家口市沽源县长梁乡东部,过去是深度贫困村,全村585户1414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07户650人。近年来,大石砬村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实施生态扶贫项目,加快生态资源的优势转化。2019年底,大石砬村正式脱贫出列。

  大石砬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探索以发展森林文化为牵引,融入满族文化元素,大力推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通过培育文明乡风、繁荣生态文化,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2017年初以来,在河北省林草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大石砬村完成了坝上杨树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惠及贫困人口40人,人均增收2000元;实施了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该项目还填补了坝上经济树种的空白;利用河北省林草局支持的350万元花卉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实施了总投资971万元的富硒金莲花项目,去年已种植金莲花600亩,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并建设集晾晒、仓储为一体的金莲花晾晒场,延长产业链条。同时,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79个,使人均年增收4200元,投资700万元绿化美化村庄,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一系列生态扶贫项目让大石砬村实现了资源增长、生态增效、产业增值、农民增收。如今的大石砬村彻底变了样,全村森林面积达到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8%,过去的“脏乱差”村如今成为国家森林乡村创建样板,先后获得“省级森林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省级文明村”等称号。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初的2000多元提高到如今的9000多元,大石砬村村民正在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护林员赵树华: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大石砬村村民赵树华(前排右二)的家庭合影。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我叫赵树华,今年56岁。过去家里条件差,2017年时人均收入还不足2600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现在家里条件好多了,每年人均收入能有七八千元,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以前我们大石砬村里都是沙石路,坑坑洼洼,现在街巷道和入户路都硬化了,平平展展,走起路来都舒心。以前村里一到冬天喝水就犯难,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自来水管网改造之后,自来水通畅了,水质也很好。村里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你瞧那边的东山以前都是秃石头山,现在绿树成荫的。有时我就站在东山上看村庄,那些民宿啊、浴室啊、大舞台啊,都崭新的,心里别提多敞亮。

  孩子们也孝顺,女儿女婿都在家务农,种了30多亩蔬菜,交通运输很方便,根本不愁卖。自己现在有土地流转的3000元收入,还干着生态护林员的工作,国家代缴着医保和养老保险。只要干好工作,我们老两口就剩享福了。

  眼前这好日子首先要感谢共产党,还得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村里的干部。我以后更要好好干,早日迈进我们的小康生活!

秧歌队长白素曲:幸福生活跳起来

大石砬村村民白素曲(第二排左一)的家庭合影。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我叫白素曲,今年60岁,我从小喜欢唱歌跳舞。8岁开始,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学唱戏,上学时常在老师带领下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现在年龄虽然大了,可我一直没放弃这个爱好,走到哪儿唱到哪儿,走到哪儿跳到哪儿。

  这几年脱贫攻坚党和政府下了大力气,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就看我们村,有合作社造林、坝上杨树更新、樟子松嫁接红松、富硒金莲花种植、村庄绿化这么多项目,以前想都不敢想。我们贫困户通过参加这些项目,不出门就能就业,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现在空闲时间多了,我就带头成立了个秧歌队,从最开始的四五个人,发展到现在有二三十号人,大家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锻炼了身体。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后,为我们秧歌队买了新衣服、新设备,秧歌队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受到乡亲们的喜爱。现在我们农村都脱贫奔小康了,希望以后我们的精神生活也能越来越丰富。

大石砬村文化大舞台。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村民开心的笑容。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正在种树的村民露出幸福的笑容。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关键词:全村福,脱贫,大石砬村责任编辑:孙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