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马涤明
安徽阜阳颍东区杨楼孜中心小学曝出“营养餐被倒溢出垃圾桶”事件后,当地成立由区纪委监委牵头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9月28日,颍东区教育局发布通报称:媒体报道属实。区教育局党组责成杨楼孜镇中心校及中心小学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并对该中心小学负有直接责任的两名公职人员予以停职处理。(9月28日澎湃新闻)
当地对此事件的反应和处理可谓及时迅速,但家长和公众更关心的问题是,迅速处理之后,营养餐会不会好吃起来。而从官方通报来看,“会不会好吃”之问又似乎是个伪问题,因为官方调查结果并没有“不好吃”的结论,认为蒸面符合规定标准,之所以出现“少数同学将吃剩下的面条倒掉”的情况,一是校方执行管理规定不够严格,二是供餐及份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个性化需求。
问题是,通报好像有些吝惜文字,本该解释的地方给忽略了,比如“执行管理规定不严”具体是怎么回事?与面条被倒究竟存在怎样的因果联系?所谓“学生个性化需求”又是什么概念?
按理说,官方通报应针对家长和舆论关切一一给予回应,特别是疑点问题上,应给出令人信服并看得懂的解释。而事关未成年人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相关调查结论更不宜高度原则化。
可是,恰是一些关键的问题,却被回避了,比如该校李姓负责人对记者说的“可能配送的时候时间长,导致味道有些差异”一事;还有家长王先生质疑的,美其名曰“营养餐”,却只是简单地将面和菜拌在一起,没有什么油水,由于较长时间的配送,甚至有些发馊……这些情况到底有没有?若没有,上述说法从何而来?若有,那就不仅仅是“味道”问题,更涉嫌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而既然存在这方面的质疑,调查组中缺少市监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参与,是考虑不周,还是重视不够?
“食物难吃也是一种浪费”,这一观点已成舆论共识。遗憾的是,“被倒溢出垃圾桶”的营养餐是否存在“难吃”的问题,这不免让人担心,“符合相关规定标准”的营养餐,其“好不好吃”的问题是否被真正重视。
一些地方的小学生营养餐既不好吃也没营养,一直是个叫人揪心的问题,这个情况媒体上没少报道,虽说不能因此就认定此事件中的营养餐“没营养”,但至少是目前的监管方式很难让人放心:平日里管理不透明,出了问题自说自话,而缺少家长和社会监督的有效参与,营养餐究竟符不符合相关规定标准,谁知道?
由此说来,处理两个既“没名没姓”又不知职务身份的“公职人员”之后,营养餐会不会好吃、有营养、不浪费,难免让人心里没底。而这种“溢满垃圾桶”式曝光,今后显然是很难复制的。种种问题,都提醒有关方面:小学生营养餐监管上必须创造更多的阳光透明机制,好事才能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