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农业专家徐国良:坚守科研初心 心系燕赵果农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苗苗 
2020-12-18 12:40:47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吴苗苗 通讯员 闫芝莉)12月3日,为2020年承德高素质农民果树管理技术培训班的50余名学员进行苹果高质量发展授课培训;

  12月4日,到承德嘉沃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德县八家乡深水河村成龄盛果基地和满杖子乡满杖子村新栽植的矮化密植国光苹果基地进行实地指导;

  12月5日,到承德县石洞子村计划改造为苹果种植的250亩山地进行实地考察;到平泉市尚泽果业有限公司小寺沟基地进行指导,制定修剪方案;

  12月6日,到唐山滦州市鸡冠山生态农业产业园指导新植苹果幼树防寒越冬管理,大树形体调控方案;

  ……

  刚从承德、唐山回来的徐国良正在整理出差记录,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2020年80多次出差, 120余天在外的工作情况。

  徐国良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资料照片)

  徐国良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苹果栽培研究室研究员,从事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已经有32个年头了。在这30多年里,他先后主持国家及河北省科研课题和推广项目3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20余项,获省、部科技奖励10余项,发明专利4项,制定省地方标准8项,出版著作20余部,被授予河北省“山区‘双百’科技培训先进个人”,省农科院“敬业先锋道德模范”、“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获建院60周年“卓越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众多成果和荣誉的背后是他默默的坚守和艰辛的付出。

  徐国良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资料照片)

  “搞科研来不得半点虚的”

  “农业科研的周期长,受自然地理、气象条件影响大,科研工作者要守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搞科研来不得半点虚的。”徐国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2000年,徐国良深入太行山区开展果树栽培技术研究工作,通过近10年的系统研究,针对太行山区苹果产业整体水平低的问题,他和他的团队探索出了适地适栽、优良品种选育、果园群体结构优化、高效节约用水等一系列优质苹果生产配套技术体系;自主培育出“冀艳”“冀红”“石富短枝”3个苹果新品种;首创了果园“四适三减”减蒸控灌节水栽培技术。

  徐国良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资料照片)

  河北省平山县元坊村地处偏远山区,村里的耕地都是山坡地,虽然大多数村民有种苹果树的传统,但由于长期没有选优,致使苹果的各种遗传性状良莠不齐,品种混杂现象严重。再加上管理不善,苹果挂果少,果实偏小、果形偏斜、着色差、品质低,许多果园都荒废了。为改变状况,提高果树效益,徐国良和他的团队对原有果树进行了品种改良、高接换优。

  

  徐国良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资料照片)

  “如今,我们村的苹果都是新品种,主要以冀红、石富短枝两个品种为主。”元坊村村民韩虎虎介绍,“这两个品种具有果面鲜艳光洁、果肉松脆多汁、丰产稳产等特点,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欢迎。每年苹果还长在树上,就有近一半有了买主。”为避免果农用老经验管理栽培新树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徐国良和他的团队为他们制定了从清园到水肥管理、疏花疏果、套袋、病虫害防治、去袋着色、采收分拣、夏季和冬季剪枝等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四适三减”减蒸控灌节水栽培技术也为果园平均每亩节水103立方米、节肥12.5公斤,亩均增收1300元。如今,这一系列的苹果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不仅为高质量发展果品提供了技术支撑,更为果农致富增收之路保驾护航。

  平山县元坊村丰收的苹果。(资料照片)

  “不好干的重活、累活、烦琐活儿我干”

  “特别能吃苦耐劳”是徐国良的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段鹏伟是苹果栽培研究室里的年轻人,他回忆起去年和徐国良一起去河北苹果优势产区开展测土工作时说:“那次去承德、秦皇岛、唐山等地取土样,他把取土钻的把儿都用折了4次,锤子用坏了2把。”

  

  平山县元坊村丰收的苹果。(资料照片)

  果树测土配方施肥是果树栽培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保证果树高产、稳产、优质最有效的农艺措施。2019年徐国良和他的团队在广泛的搜集资料和深入的户外调查了解基础上,选择了我省48个具有代表性的果园测取土样。他们在每个果园选取3棵树,每棵树下用土钻打3个眼,然后还要分5个不同深度的土层进行分别取样,同时每份土样还要进行16种营养成分的测定,庞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承德、秦皇岛、唐山这些山区地方的果园土质坚硬,砂砾多,取土难度大,徐国良主动把这些最艰难的工作都承担了下来。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他和同事每天都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收工,饿了就在路边吃份炒饼。繁重的取土样工作让年轻的小伙子都累到虚脱,更别提当时已经52岁的徐国良了。那次取样他们所开的汽车燃尽了4箱汽油,顶雨冒寒翻山跨谷2000余公里,装回了满满一车蕴含着辛苦的土样。分析测定结果出来后,徐国良及时和每个果园联系并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从而更精准地指导果树一线生产工作。

  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内水分测试管安装(资料照片)

  苹果研究室主任杨素苗说:“我们平时做试验,像挖坑种树或者在地下安装探头这样的重活儿,徐老师总是抢着干,他不嫌脏不嫌累也无怨无悔。我感觉只要有徐老师在心里就特别踏实。”

  “行!都行!”是徐国良的口头禅,论职称他是二级研究员,论名气他是“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对于别人的请求,徐国良从不拒绝,不光是苹果栽培研究室的同事喜欢找他解决问题,连其他研究室的同事有问题也喜欢找他。

  “果农的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

  太行山、燕山山区是我省苹果栽培适宜区,也是徐国良工作的主战场,南起邯郸涉县、磁县,北至张家口怀来、承德平泉,爬过多少座山,越过多少个岭,到过多少村,深入过多少个果园,徐国良自己也算不清楚。他深知河北省虽是果树大省,但不是果树强省,他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徐国良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资料照片)

  为此,徐国良根据果树管理的季节要求详细制定了每年的技术指导工作安排,在山区工作的时间每年都有100多天,他常常加班加点,休息日也自己开车去果园现场为果农解决难题。

  每次培训授课和现场指导后,徐国良都把自己的电话公开给果农,现在他的手机和办公电话都已经成了果农的咨询热线,只要果农有问题找他,他都不厌其烦地解答。在他的手机里存着500多个果农的电话和400多个果农的微信,只要他到过的果园,可能记不准园主是谁,但绝对能准确地道出果园情况,这充分体现出一个果树科技服务工作者的专业和执着。徐国良说:“果农的收获就是我最大的社会存在感和收获。”

  果农丰收的苹果园。(资料照片)

  恶石村位于平山县深山区,交通不便,当地农民没有稳定收入,是贫困地区的贫困村。从2008年开始,徐国良和他的团队对该村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对原有品种改劣换优,通过举办果农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等形式,推广“阳光”苹果生产技术、安全果品生产技术、果园集水技术、地布集水保墒技术等,使果品产量、质量得到提升,提高了“恶石”品牌的知名度,果园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19年果品销售价格达到25元/公斤,人均收入达到了8000元。

  多年的风吹日晒和各地奔波,徐国良的脸上写满了做人的真诚和做事的从容,他心无旁骛地从事着这份自己喜爱的工作,脚踩坚实的泥土,科研成果遍布燕赵大地。

关键词:徐国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果农,苹果责任编辑:吴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