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评论员 郭慧岩
近日,关于陕西咸阳武功县一村民家中火炕被村干部用水泥封堵的事情引发争议。对此,武功县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被封炕的两户村民是享受国家补贴的清洁取暖项目实施户,为防止非清洁能源复燃,村干部自行购置材料对火炕进行封堵,当地社区已责成该村村支书给群众讲清政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
当地政府的及时回复、解释,给了社会一个明白交代,很有必要,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但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能从此事中真正吸取教训,反思并及时改正不恰当的工作方式。
封炕是为了“防止非清洁能源复燃”,在推行清洁取暖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这个出发点没有错,但采取封炕这种方式,给人一种粗暴感,并不合适,这也是为何引起群众反感,乃至形成一波舆情的原因。
与这次封炕事件类似的,还有这两年发生在一些地方的“封灶事件”,虽然都是个例,最终也得到了妥善解决,但在涉及民众切身利益问题上,这种强制的方法有百害而无一利。短期看似乎是完成了任务, 但从长远来看,损害的不仅是当事百姓的权利,还有政府形象。
这些年,“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在农村基层逐渐推行,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大事,但好事得办好,程序不正当、方式不合理,就很容易节外生枝,把好事办成坏事。尤其越在基层,就越讲究程序正当,方式方法。
群众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消化需要时间,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做饭、取暖,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强迫他们接受,往往也会起到反作用,将“好经念歪”。
不过,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给基层也并不公平。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采取这种“封炕”的举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即便是一些基层干部想给群众接受转变的时间,但上级并没有给他们留出这些时间,这也是一些“好经”为何被“念歪”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层工作本就盘根错节,千头万绪,对此,各级部门应当有相应的体恤之心,让基层干部有时间去探索基层治理之道,摸索如何与老百姓打交道,完善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与机制,推动基层治理走上协商化、法治化的轨道,将国家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落到老百姓心中。
此外,针对视频中村民说的“补贴不到位、用不起”的问题,虽然当地政府政府也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但也不妨以此为契机,深入全面调查一下,除了涉事两户,其他群众是否存在“补贴不到位、用不起、补贴少”的情况,把工作做到前面,提前为群众考虑,这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