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开学第一课 | 这场战“疫”中,河北医大人缘何以生命赴使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亚红 李皓 
2021-03-30 08:45: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杨亚红 李皓 周亚彬 万前进

  晨风清爽、阳光和煦、草长莺飞,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欢快的脚步、清脆的笑声、阳光的面庞,这两天,河北医科大学的校园里又热闹了起来。

  尽管今年寒假返校来得有些迟,可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却提前了。正是因为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后的特殊假期,河北医科大学的学子们倍加珍惜校园的学习时光。课堂上,医大的每一位学生在一张张照片、一个个镜头中,感受着河北战“疫”中的医大坚守、医大速度、医大力量、医大责任,用心体悟着拥有百年历史的医大传承、医大情怀、医大精神。

  回顾今年年初的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天使白”“战疫蓝”“志愿红”是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最暖心的底色,而在众多的“天使白”中,处处可见河北医大人的身影。439名医护骨干紧急支援,5171人次参加核酸检测,采集样本424万人份……疫情当前,河北医大人白衣为甲,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再次逆行冲锋、舍生忘死、挽救生命。

  核酸检测点的医大坚守

  “医大精神就是面向基层、服务百姓”

  为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迅速切断疫情传染途径,从1月6日起,石家庄全面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千万人口三天内完成;1月12日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两天内完成;1月20日启动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一直连续30天都在执行核酸检测任务,我们这支队伍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时间也最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护理教学办公室主任李志红说。疫情期间,她带领着30人的核酸检测队伍,几乎走遍了石家庄市藁城区的每一个乡镇。

  省四院核酸检测队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增村镇是疫情比较严重的,我们都是入户采集,从早晨7点时常忙到凌晨2点多,直到手机没电照不了明。”回忆起在藁城工作的那段时间,李志红说,坚决完成任务是每个人的信念。“我们是医生,这个事只有我们能干!“ 

  “不吃饭、不喝水,也要保证完成核酸检测任务。”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马文盛告诉记者,自石家庄市疫情发生以来,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先后选派五批医疗队分别到石家庄市区、元氏县承担核酸采集工作。

  “河北医科大学是百年老校,我从进校门到走上工作岗位已经30多年,医大精神就是面向基层、服务百姓,我们做到了!”马文盛说。

  据了解,为了按时完成每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疫情期间河北医科大学先后派出5171人次参加核酸检测工作,采集样本424万人份。

  检验室里医大速度

  “让人敬佩的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有知者无畏”

  在嗓子里边划两个“C”后,谁来定阴性或阳性?检验师!他们虽然不在核酸采集一线,也没有深入病区,但却直面病毒。

  “现在这里已经回归常态化工作,还有一些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任务,每日的检测量能够达到800到1000左右。”张征是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中心的主任。自1月6日石家庄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后,这里的检验师三级防护、全副武装,严格遵照指南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核酸检验。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中心人员在进行核酸检测。长城网记者 张晨光 摄

  “进入‘标本准备区’进行灭活并完成核酸提取,这是整个实验室危险系数最高的地方。”张征带领团队连续多日作战,为了完成任务,最初检测中心24小时分两班不间断工作。

  “除了我们本院的检验师外,省里还组建了89人的团队过来支援。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完成35万人份的核酸检测量。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在拼命干,大家心中的这个信念燃起的就是一把火炬。”张征介绍,提取核酸是整个检验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危险的一步。检验人员打开标本采集管盖子的一瞬间,就是和病毒“亲密接触”的时刻,必须做到“万分小心”。

  “我觉得,让人敬佩的不是无知者无畏,而是有知者无畏,这就是我们的医大精神。”随着一批批来自石家庄各地的核酸采集样本源源不断地送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中心承担着每天超20万人份的核酸检验任务。尽管防护服内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有些工作人员甚至都累虚脱了,但每个医大人心里只有两个字:“拼了!”

  病房里的医大力量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医大人的初心”

  2021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7小时腾空东院区,13.5小时完成病房改造;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湘江院区迅速对院内布局进行规划调整,这两家医院共用了24个小时,完成了病区的改造并达标。

  疫情期间,河北医科大学派出439名医护骨干紧急支援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等进行医护救治。

  “我们主要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负责儿科管理。接触到的小患者,年龄最小的是12天的新生儿,最大的也不超过14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副主任陈源说。疫情期间,陈源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着孩子转。“我们要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管,得让孩子们心里不害怕,能接受我们,还得接受治疗。”

  陈源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工作。受访者供图

  从湖北武汉抗疫归来的男护士申康康,再次走进重症隔离病房。“我们要在保护住患者全身各个导管的前提下,把他们翻转过来,保护他的皮肤不受压,让他们做治疗,这是非常困难的。”提起对重症患者的救治,申康康深有感触地说。

  身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申康康第一时间支援河北省胸科医院。他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小心翼翼地帮助重症患者完成俯卧位治疗。每一次操作都存在风险,除了做到专业、细心、耐心外,还要有足够的体力。“我在医大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不是机器,这个工作是有感情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是医大人的初心。”

  守土有责,奋力争先,战疫当前,河北医大人尽锐出战。每个“439分之一”都在守土尽责。他们把困难关进了自家门里,把白衣之爱留在了病区。

  “隐形防线”上的医大责任

  “从进医大校门的那天起,我们就要守土有责”

  疫情之下,无论身在哪个岗位,救治的同时必须做好防控!因此,感控工作在抗疫中就成了一道道防火墙、一张张防护网,横亘在病毒面前,阻挡病毒的进攻。

  “感控工作就是要冲在最前面,拼在中间,撤在最后。”冯忠军,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控科主任,疫情期间,他一直坚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负责感控工作。

  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冯忠军带着感控队伍一遍遍看医院的建筑图纸,一层楼一层楼地走,改造施工也要现场盯守。“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整个路径一共九层,我们要一遍遍走,各种标识改了三次,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医务人员从上班到下班全程安全。”

   冯忠军在河北省胸科医院检查标识张贴情况。受访者供图

  尽管感控人不参与患者救治,可他们每天都要深入病区。“我们每天都要深入一线进行督导检查,对医护人员、工勤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多个院感的防控流程。”高伟,和冯忠军一样同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控科工作。“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在疫情期间工作在感控一线了,去年是武汉,今年是在自己的家门口。”

  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河北医大人从未有一丝退缩,他们的身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医院、核酸采集点的各个角落,用责任和专业为全院医护人员和患者默默地筑起一条“隐形防线”。

  “我觉得没有什么犹豫的,我们也有父母有儿女,如果我们不站在前面,谁来保护他们?”大疫当前,请缨出战,为什么?面对记者的采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副主任陈源说,“因为我们是医生,从进河北医科大学校门的那天起,我们就知道医生这个职业意味着付出,我们就要守土有责!”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百年医大培养了一批批关键时候站得出、冲得上、托得住的河北医大人,他们初心不改、信念如磐,以生命赴使命,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甘做“擎灯人”……

  而今,疫情阴云消散,春光明媚,岁月静好,“明德博学、行方智圆”的河北医大校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关键词:责任编辑:杨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