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通讯员 梅树庭 记者 袁立朋)4月4日上午,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河北平山县的著名烈士雷烨的后人来到他当年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缅怀祭奠,并为雷烨希望小学捐赠书籍。
雷烨后人参观雷烨当年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梅树庭 摄
雷烨后人与平山当地村民交谈。梅树庭 摄
4月4日,雷烨的外甥女项碧英、武小燕等一行5人从杭州、成都等地来到平山县寨北乡南段峪村和孟家庄镇曹家庄村,缅怀祭奠雷烨烈士。在南段峪村,项碧英一行对位于该村的雷烨希望小学进行了走访,为该学校捐赠了书籍,在雷烨塑像前,与小学生们一起举行了升旗仪式。随后,项碧英一行翻山越岭来到雷烨墓地及雷烨牺牲地,扫墓献花。
雷烨后人一行翻山越岭到雷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缅怀献花。梅树庭 摄
知识链接:以相机和纸笔做刀枪的著名抗日英烈雷烨
雷烨(资料图)
雷烨,原名项俊文,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项村,1943年在平山县对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合影,左一为雷烨,右三为聂荣臻。资料图片
1938年11月,雷烨奉命开赴晋察冀前线,先后任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晋察冀组组长,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在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雷烨坚持从事新闻报道工,成为冀东从事摄影采访最早、报道成绩最突出的前线记者。他随军转战在长城内外、滦河两岸及热南伪满边境,拍摄了很多战地珍贵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冀东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记录了日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累累罪行。雷烨还联系爱国人士,创办了文艺刊物《路》《文艺轻骑队》《国防最前线》等,亲自担任部分编缉工作,这些刊物对人民群众和部队都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塞外山岗上的野炊》雷烨摄影作品。资料图片
1943年4月19日深夜,雷烨在平山县驻地刚刚完成《晋察冀画报》照片选定和文字说明,报社遭到日军偷袭。敌众我寡,雷烨和战友们与日军顽强交战至20日早晨,雷烨在转移至南段峪村附近时,身负重伤,他把身上携带的文件全部撕毁,把心爱的照相机、自来水笔和望远镜忍痛砸碎,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自己用最后一粒子弹自尽,壮烈殉国,年仅29岁。
《晓渡滦河》雷烨摄影作品。资料图片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雷烨名列其中。2000年,雷烨事迹被收录进《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