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洪流,仰望闪耀的青春。
如果有一天,生活在新时代的“我”,穿越时空,刚好遇到了几十年前的“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想知道,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是怎么变成壮烈的革命者?
“他”想知道,曾经上下求索的澎湃热血,是否仍激荡在你们的脉搏中。
“他”说,历尽沧桑,初心不悔。
“我”说,不忘来路,不负韶华。
革命先烈:张寒晖,河北定州人,人民艺术家,与冼星海、聂耳并称“音乐三杰”。先后创作《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去当兵》等70多首抗战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对话人物:“张寒晖”饰演者胡少寒、寒晖合唱团学生吕泽琦
寒晖合唱团成立于2004年,以音乐家张寒晖先生的名字命名,是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下属的一支业余合唱团,现有70多名团员,涵盖老中青三代。
在寒晖合唱团的排练室,90后学生吕泽琦正在备战学校组织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红歌比赛”,他要演唱的曲目是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然而他总是把握不好这首歌的感情,直到一条时空隧道的出现,他遇到了张寒晖……
张寒晖青年时期照片。资料
寒晖合唱团学生吕泽琦:寒晖老师,您好,您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创作出《松花江上》这样深切感人的不朽名作呢?
张寒晖:1935年,我应邀来到西安工作,担任省立西安第二中学国文教员。那时候,西安二中的学生中也有一批东北军子弟,每日与他们朝夕相处,我看到的是他们流浪徘徊的身影,听到的是他们苦闷的嗟叹,这让我萌生了创作的念头。
我开始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一面宣传抗日方针,一面倾听东北同胞的控诉,深刻体会到埋藏在他们心底的亡国之恨和丧家之痛。
写完《松花江上》之后,我立刻就回到了自己任教的二中,先是教自己的学生唱,然后又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到西安街头、到东北军驻地来唱。而每当唱到最后一句“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时候,东北军将士往往是已经哭成一片。
《张寒晖歌曲集手抄本》。长城网记者 许晓星 摄
寒晖合唱团学生吕泽琦:家仇、国恨、救国,寒晖老师,我仿佛听到了那个时候整个西安城流亡群众的哭号之声,明白了您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创作,去歌唱,去控诉,您写的是血与泪,唱的是仇与恨!
寒晖合唱团学生吕泽琦:当时这首爱国思乡的革命歌曲,被国民党反动派横加禁止。后来您在西安城也因为迫害而离开。在1925年,当时您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您害怕吗?
张寒晖:目睹了无数同胞的家破人亡,我心中只有悲愤,我的身,我的心,我的魂,我的血,都已经无条件的投入到驱除倭寇,还我河山之中。已经没有位置再留给“害怕”了。我只恨自己终日与纸笔为伴,不能上阵杀敌!
寒晖合唱团学生吕泽琦:您虽然没有手握钢枪与敌人战场厮杀,却写出了激励和影响无数人的革命歌曲。
张寒晖:这位同学,我当时最希望的就是,孩子们能够安静地读一读书,请问现在中国是否已经富强,你们能安静的读书了吗?
寒晖合唱团学生吕泽琦:张寒晖老师,现在的中国早已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国早已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沉睡的巨龙已经傲然于世界民族之林。最近咱们的宇航员已经登上了咱们自己的空间站,我们早就可以安静的读书了。
张寒晖:那你们现在应该不用再唱我悲怆的歌了吧。
寒晖合唱团学生吕泽琦:不,张寒晖老师,我们会一直传唱您的歌曲,只为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您的青春是壮丽且充实的,我不禁在想我们这些90后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追问又是激励,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要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右一为青年时期的张寒晖。长城网记者 许晓星 摄
时代变了,初心未变。
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让两个青年人热血沸腾!
几十年前,“他”以文艺为武器,
抒发爱国情感,反映人民心声。
几十年后,“我”要接过这个重担,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时代使命!
总策划:邵荃 张国锋
策划: 张妍 闫玲
文字:郑梦婷
视频:郑皓天
拍摄:郑皓天 刘晓晓
海报:许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