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高航 乔娅 报道
清晨的太阳照耀在湖面上,微风轻轻拂过,湖水泛起淡淡涟漪,芦苇荡里不时传出清脆的鸟鸣声,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格外鲜艳,这里是位于河北雄安新区的白洋淀。
白洋淀的渔民泛舟湖上。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一大早,趁着天气还不热,刘冬梅和自己的两个同事已经泛舟湖上,开始了一天的水质检测采样工作。刘冬梅是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安新县分局的一名水质检测员,在2020年全国最美基层环保保人的评选中,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基层环保人”的荣誉,这已经是她在环保一线工作的28个年头了。
刘冬梅和同事正在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处理。长城网记者 乔娅 摄
“现在湖上有八个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采集样本的站点,每一个采样点周围还得采集几个水质样本,每次来湖上采样都得采集三十多个点位。”在位于湖中的烧车淀采样点,刘冬梅和同事一边从水里提取水质样本,一边向记者介绍着说。
“好通透啊!”看着水质检测员熟练地将提取上来的水装入透明的塑料瓶中,记者感慨道,“就这么看,跟市场上买的矿泉水都没什么区别!”
听到这样的“夸赞”,刘冬梅笑得非常开心,满脸都是自豪。
刘冬梅和同事刚刚从水里提取的水质样本。长城网记者 乔娅 摄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尤其是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一线的环保工作者,刘冬梅对白洋淀的变化感受颇多。“以前最严重的时候,湖水都发黑,湖里大片大片的死鱼,那个水都有一股臭味。但是现在你看,水鸟云集、芦苇成行,多好啊!”她说。
正说着,快艇穿过一片芦苇荡,一群水鸟受惊飞了起来,船夫指着其中一只白色的鸟儿说:“你们看,那个就是白鹭。这几年环境好了,好多小时候才见过的鸟都出现了!”
白洋淀湖中设置的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长城网记者 乔娅 摄
随着雄安新区的成立和建设,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每周一和周四,刘冬梅都要和同事到湖上进行一次采样。安新县内近300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水域,他们每周都要走两遍。此外,他们还负责县内两个国控、1个省控和13个乡镇空气站的运维保障。工作繁重,但刘冬梅从未有过任何懈怠,即便恶劣的天气也要如期完成工作。“有一次赶上下大雨,船里都灌满了水,我们就一边往外掏水,一边采样。冬天的采样工作更是艰难,爬到冰层上凿冰窟窿更是常态。”说起这些年艰难甚至危险的经历,刘冬梅的脸上却一直保持的笑容。她转身用手撩起船边荡起的水珠,看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和成片绽放的荷花说道:“你看,多值!”
湖里长满了荷花,荷叶随着湖面微微飘荡。长城网记者 乔娅 摄
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对调节华北地区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华北之肾”。当前,白洋淀大部分为雄安新区所辖,白洋淀已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
近年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成效显著,水质逐年改善。从2017年劣V类到2018年V类再到2019年IV类,一年一个台阶,在2019年达到IV类的基础上,2020年白洋淀水质同比持续好转,湖心区水质总评为IV类,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已经提前实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确定的III—IV类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全域IV类、局部III类”的目标。2021年1到5月份,更是实现了全域水质均值三类的水平。白洋淀“生态之肾”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华北明珠”正在重现光彩,也让人更加期待着白洋淀与雄安新区水城共融、相得益彰的那一天。
白洋淀绽放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鱼翔水面银花起,十里烟波浮淀鸥。芦苇排成八卦阵,荷花摇做玉人羞。鱼儿成群、水鸟云集,荷花摇曳、芦苇成行,水清岸绿、碧波荡漾,此时的白洋淀一片生机……说起对未来的规划,刘冬梅看着眼前的一切,坚定地说:“坚持恪守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的誓言,继续守护好白洋淀,为白洋淀的生态保护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