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绿水青山看河北③ | 水清民富新画卷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林红 
2021-08-17 12:59:13
分享:

  长城网记者 贺宏伟 王林红 吴苗苗

  8月的白洋淀,水清苇绿,暖风习习,游船途经之处波光粼粼,犹如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30多年不见踪迹的鲈鱼,如今又重新出现在白洋淀了。”今年57岁的河北省安新县小张庄村村干部张福庆从小生活在白洋淀边,2018年开始任村级河长,每周在本村管辖的白洋淀水域巡河两次。他说,鲈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现证明白洋淀水质变好了。

  白洋淀风光。贺顺友 摄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360平方公里的淀区内,有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

  “过去,白洋淀水质清澈,口渴了捧起来就能喝,家里做饭也是用淀里的水。”张福庆回忆说,后来,随着机械船的增多、上游企业排污、淀区百姓生活污水直排等,白洋淀水质一年不如一年。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为白洋淀的环境改善带来了机遇。雄安新区设立后,河北从流域治理角度出发,统筹考虑了水量、水质、生态三大要素,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使“华北明珠”重放光彩。

  如今的白洋淀,水面宽阔,波光粼粼。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对于白洋淀来说,最大的污染源来自岸上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和垃圾。”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说,近年来,雄安新区组织开展了白洋淀淀区村庄环境清洁整治提升活动,实现了白洋淀78个村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张福庆所在的小张庄村,由于四面环水,村里产生的污水、垃圾会直接排放、倾倒进白洋淀,长年累月,对淀内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彻底消除岸上污染源,是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

  白洋淀中的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长城网记者 乔娅 摄

  张福庆表示,他们村先后淘汰落后污染产业,接着实施污水、垃圾、厕所一体化综合治理工程,并将柴油船换成环保的天然气船。“现在村里的污水、垃圾都有专人管理。看到白洋淀越来越清澈,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

  据介绍,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白洋淀水质逐年改善,从2017年劣V类,到2018年V类,再到2019年Ⅳ类,一年一个台阶。2020年白洋淀水质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实现了“全域Ⅳ类、局部Ⅲ类”的目标。2021年1-4月,湖心区水质持续改善,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生态环境变好啦!很多稀有野生鸟类也都回来啦!来我们这边旅游的人可多啦!”尝到生态经济“甜头”的张福庆高兴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生态就是生产力,和张福庆他们村一样,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的还有石家庄市藁城区的冯村。

  “我们村紧邻滹沱河,随着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村子环境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乡亲们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冯村党支部书记刘全明介绍说。

  滹沱河,石家庄市的母亲河,全长205公里,流经石家庄市的平山、鹿泉、正定、藁城等10县区。

  滹沱河藁城区冯村段河长刘全明正在巡河。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我是土生土长的冯村人。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下河游泳、摸鱼。当时,滹沱河水位能达到膝盖以上。”今年51岁的刘全明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上游来水明显减少。“河水先是晚流早断,后来就逐渐变成常年断流了。”

  滹沱河断流后,河道沙化严重,加上一些人违法采砂,河道黄沙四起、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此,刘全明记忆犹新:“前些年是污染最严重的几年。”

  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藁城段)兴安蝶舞公园。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治污,就要从源头治起。2003年,藁城区在滹沱河冯村段上游,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我们的生活污水、雨水等,经污水处理厂处置达标后,才会排入河道。”刘全明介绍说。

  2017年,石家庄市启动实施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同年,刘全明成为滹沱河藁城区冯村段的河长。

  自担任河长以来,刘全明积极组织村“两委”、党员以及村民代表拆除河道违建,修复沙坑。同时,严格按照“一河一策”原则,落实“河长巡河、常态化保洁”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

  “我们建了一个值班室,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分成3组,每天不间断巡查。”刘全明介绍说,他们巡河大约有2000多米。“镊子和垃圾袋是我每次巡查必须随身携带的。碰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我就把情况记录下来,通过河长云平台及时上报处理。遇到不听劝阻的情况,我们多次上门协调,解决问题。”

  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藁城段)兴安蝶舞公园。资料图

  据介绍,滹沱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征用了冯村1500亩的土地,全部用于绿化。村里利用征地租金,实施了美丽乡村整治提升工程。

  “村子变美了,人们的素质也提高了。我作为村级河长,任务也小了。”刘全明告诉记者,“就在你们来之前,村民就发现一起倾倒垃圾行为,及时给我打了电话,我立马派出人员前去解决。”

  五彩斑斓的鲜花、翠绿的草地、错落有致的树木……经过一系列整治,“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滹沱河美景得以重现,成为很多人的打卡地。

  “现在,滹沱河有水啦,两岸还种植了五颜六色的花,鱼、水鸟也都回来啦!人们也愿意到河边散散步、吹吹风。”刘全明高兴地说。

  滹沱河畔美景。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摄

  守护一方碧水,共建美丽河湖。四年来,河北省全面落实河长制,共确定了省市县乡村5级河湖长4.7万余名,协同夯实护河责任,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让河长治水长清。

  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74个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达到66.2%,比2017年底提升2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河湖面貌持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关键词:河长制,生态治理,白洋淀责任编辑:王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