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刘延丽 回云鹏 张航)“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今天欣赏、体验了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真是开阔眼界,很震撼。”9月16日,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展览“演化-公共的未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向公众开放,廊坊市民米晶晶参观后发出由衷的感慨。
本次展览汇集来自中国、阿根廷、法国、希腊、泰国等多个国家的20位(组)艺术家和艺术小组,作品类型涉及雕塑、巨型互动装置、新媒体、影像装置等多重媒介。展览从实体文化艺术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双重维度出发,呈现一系列讨论公共边界、视觉权力、虚拟身份等前沿议题的艺术作品。
《聚核》《反射港湾》《来访》《你就是我的明星》《赤金美术馆》……走进展厅,不同形式、不同媒介的展品引人深思。展览不仅仅在形态上具备公共属性,同时在作品内容上也极具公共话题属性。
展厅一角,一团团逐渐燃烧的火焰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是泰国艺术家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作品《烟火(风扇)》,是采用单路视频和全息投影呈现出来的效果。策展人陈澈介绍,“艺术家把展览空间当作洞穴,希望参观者可以在这里吸收热量,但是参观者会有不同的感受。当代艺术作品是不拘一格的,每位参观者都可以发散思维,产生不同的遐想和理解。”
本次展览的作品,按计划分布于美术馆2个展厅、公共空间和户外绿地。从户外公共空间到城市生活中趋于模糊的室内公共空间,再到展厅内呈现的依托新媒体和互联网传播的作品,展览形成了对于公共形态的三重展示。
“多位艺术家结合美术馆的公共空间特点,创作了全新的作品。”陈澈说,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将在户外绿地呈现其迄今为止最大的互动装置作品《热气球》,法国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日诺将呈现他经典声音装置作品的全新版本《变奏(廊坊)》等。由于部分国外艺术家无法到现场参展,展览准备周期较长,将于月底展出。
展览从主题的设置到作品的选择都围绕“公共”展开,既包含以往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常规认知,也包含了近年来公众参与程度很高的艺术形式,而且将公共艺术的探讨延伸到互联网公共空间,这也是本次展览重点关注的领域。
“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的产生,衍生出很多新技术手段,大大拓展了公共的维度和艺术创作的可能性。所以,公共艺术在当下已经不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坐标和空间,而是一种作品本身与环境、文化心理融合的价值表达。”陈澈说。
“这是一次关于公共主题的多元化展览。”陈澈说,希望通过展览引发公众的思考,进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公共主题的讨论,探索公共文化空间的公共性和参与性,从中或可窥见公共艺术的未来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