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将迎来“冬至”节气。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那么“冬至”节气有哪些习俗?该如何养生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关于冬至
每年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冬至”节气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日”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阳光最少,白天最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此后虽夜渐短而昼渐长,但地表热量积蓄越来越少,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到来,须经九九八十一天,方能春回大地。
▶▷去年与今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 124年才出现一次
去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今年冬至日也是12月21日。连续两年冬至日期都是12月21日,这种历法现象非常罕见。据统计,这种稀奇的历法现象,上一次出现在1896年和1897年,距今已有124年。
为何会出现这种历法现象?主要原因是现行阳历长度与回归年长度不一致。二十四节气是以回归年1年的长度为标准的。回归年1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而目前阳历的日期,是以4年为1个周期(在几十年范围内),其中有三年的天数,每年为365天;有一年的天数是366天(闰年),四年共1461天。而回归年4年的长度是:365.2422×4=1460.9688天。两者相差0.0312天。即4年的阳历日期的时间长度,比4年回归年的长度多了0.0312天。时间一长,节气(冬至)日期就会提早到来。随着时间的推迟,节气(冬至)日期提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冬至三侯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蚯蚓蜷曲不伸,抱团取暖。待来年开春回温,它便再次化作大地的耕耘者,勤勉发奋,劳碌不休。
二候麋角解
雄麋鹿骨化的老角开始脱落,随之又长出新的犄角,年复一年,更迭交替,犄角记录下岁月的风霜,也是它们的芳华。
三候水泉动
纵使天寒依旧,冰霜固结,泉底却暗暗涌动,若明日小楼东风,便是它们冰消雪融。
▶▷冬至民俗
●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年”,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国内部分地区一直延续着此习俗。
●拜师
实际上,冬至是中国最早的教师节。古代冬至这一天是开学日,不少地方都要举行“释菜先师”的祭孔仪式。拜的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圣人,礼仪是“释菜礼”,就是以蔬菜素食为祭物,用芹菜、枣、栗、菜羹等礼敬孔子。之所以选择此物,源于当年孔子困于陈蔡间,七天没有进食,以弹琴抗击饥饿。他的弟子颜回释菜于户外,以示对老师的敬重和不离之意。
●数九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遥远的古代,取暖技术远没有今天先进和普及,漫长的严寒是最难熬的。进入冬至,熬冬成为冬季的核心问题。值得褒扬的是,华夏民族发明了“数九”这种抵御寒冬、期盼春天的消寒方式。所谓“数九”,就是把从冬到春八十一天分为九个九单元,每天进行推进。九九歌诀中就把这种逐渐变暖的气候特征表现得生动形象,比如“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等等。
▶▷冬至饮食
●饺子
饺子是最适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已经是流传了千年的历史,饺子是中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着吃,也可以蒸着吃,人们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区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汤圆
在中国南方地区,汤圆是最适合冬至吃的食物,说早在古代宋朝年间,南方地区就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冬至这天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而且汤圆是用糯米制成的圆球状食物,它的馅儿有黑芝麻和花生酱等多种,人们食用以后能补虚,也能健脾开胃,在冬至这天食用,对调理脾胃有很大好处。
●馄饨
馄饨也是最适合冬至吃的食物,它南方叫云吞,是一种用面皮包上馅料的食物,与饺子相似却又有一定的不同,平时适合煮熟后带汤一起吃。中国北京地区是最喜欢冬至吃馄饨的地方,在那里一直流传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羊汤
冬至喝羊汤也特别好,而且在中国山东地区一直有着冬至喝羊汤的习惯,冬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人体内寒气增加,身体抗寒能力减弱,及时喝一些羊汤能滋补身体也能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它能缓解冬季体虚,也能增强人体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冬至养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因此,冬至之时更应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调理得当。
1.冬至养生有“四忌”
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 “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一忌暴饮暴食: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二忌寒冷: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大汗: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四忌是非: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2.万物之始,阳气为重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3.三九“补冬”,小心上火
常言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令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之为“补冬”。冬季进补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的食物防“三九寒冷”。还适宜进补阿胶、膏方等,效果几乎是平时进补的两倍。
▶▷冬至诗词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感怀》
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天总会过去
春天终会到来
愿你在寒冬中
保持好心情的温度
盘点好一年的收获
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综合,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