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ρχαίο Πνεύμ' αθάνατο, αγνέ πατέρα(古老的精神永远不朽)……”2月6日,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李隆恩跟记者刚一见面,就秀了一段希腊语《奥林匹克颂》的歌词。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演唱《奥林匹克颂》的这段经历,已经深深地刻在这位11岁女孩的心里。
从河北省阜平县的深山里走出来,迈上冬奥会开幕式的大舞台,李隆恩回想起过去3个多月的经历,她从来没有想过,音乐能够给自己带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2019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下,李隆恩一家人从深山里搬到了阜平县城南庄镇新建的生活小区。
李隆恩出生在革命老区阜平县的钱沟村,距离最近的城南庄镇还有15里山路。“以前我们家住的地方门前是山,屋后也是山,出门抬头都望不到山顶。”李隆恩的母亲张红霞站在窗前,手指着东南方向的一道道山梁告诉记者,以前的家就在看不见的山那头,李隆恩为数不多的出门,也就是在阜平的大山里走走亲戚。
转变发生在2019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帮扶下,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张红霞一家搬进了镇里,住进了125平方米的电梯楼房。李隆恩也进入了阜平县八一小学就读,还有了正式的音乐老师。
“我特别喜欢音乐课,经常参加唱歌比赛,六一儿童节唱的《白月光与朱砂痣》。”在八一小学就读期间,对李隆恩来说,虽然少了以前上山爬树、下河摸鱼的乐趣,但音乐却给她打开了另一扇窗。
2021年9月,阜平县城南庄镇夏庄学区中心校接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打来的电话,要组建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参加开幕式表演。包括八一小学在内的五所小学,在学生中筛选参演人员。
“老师把我们叫到音乐教室,用钢琴弹一个高低音,我们用‘啊’或‘啦’模仿那个音……”李隆恩说,自己顺利通过了初选。
“就是模唱音高,这个挺难的,很多孩子都唱不准。李隆恩是为数不多的从初选一直走上开幕式表演的孩子。”负责八一小学初选工作的音乐老师高玥说,全校300多个孩子参加初选,李隆恩给她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练习希腊语《奥林匹克颂》。
经过几轮筛选,到2021年11月中旬,合唱团的最终人选定为44人。由于《奥林匹克颂》需用希腊语演唱,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要在短时间内学会希腊语的歌词,并且完美地演唱出来,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希腊语的那种写法,看着都不知道怎么读,我们学起来都很困难,别说孩子们了。刚记住这个音,上一个音怎么读就有点模糊了。”
高玥告诉记者,虽然阜平请来了专业的音乐老师,开幕式导演组也请了希腊语老师来辅导,但能不能学会,所有人都替孩子们捏了一把汗。
老师们对希腊语《奥林匹克颂》的声部进行了简化。
“学习的过程对其他同学来说很辛苦,但对我来说真的很简单,我字典里没有‘难’这个字。”这个看似困难的问题,在李隆恩的小嘴里说出来,轻松得就像小时候爬树掏鸟蛋一样。
从完全陌生到达到导演组要求,正式列入冬奥会开幕式表演节目单,这其中的过程当然没有这么轻松。十几名老师从孩子们最基础的发音到节奏韵律的训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孩子们也从11月开始离家参加集训,每天6点起床开始一天的训练,即便过年也不能回家。
“刚学的话,不太熟,先得把那个字怎么写记到纸上,读音也记到纸上,直到能背过一些,才能把纸条丢掉,慢慢就可以把那个音调准。”李隆恩说完这些,又顺口说了一句希腊语,“这句话的意思是新年好。”
但是,在李隆恩的心里学音乐始终是快乐的,“哆来咪发……,这个是我们休息时玩的小火车,特别好玩,这个是为了让我们放轻松的。”
在3个多月集训期间,去北京、去冬奥会开幕式唱歌,成了大家共同努力的梦想。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准备去北京参加冬奥开幕式表演。
2月4日晚,当李隆恩跟合唱团的小伙伴们走进鸟巢,登上冬奥会开幕式表演舞台时,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姑娘还是难免有些紧张,“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人,没有来得及想那么多,就勇敢上。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紧张,紧张就唱不好,就会毁了整个团队的声音,就克制住了。”
演出归来,面对媒体的采访,李隆恩告诉记者,合唱团三大愿望实现了,“穿着演出服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唱歌,跟时代少年团合影,去了北京天安门。”
音乐让梦想有了翅膀,就像大山里的马兰花,只要努力生长,总会绽放。在李隆恩笑开花的小脸儿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怀揣梦想,奔向未来的路上,洒满了阳光。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表演结束后,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在鸟巢合影。
总策划:杨日明
策 划:赵永刚 李艮春
文 字:万前进
视 频:李 皓
统 筹:甄智力 闫思宇 吴玉秒
李慧英 王日成
鸣 谢:中共保定市委宣传部
中共阜平县委宣传部
阜平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