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 | 未来之城,迎着春光踔厉奋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芦静 
2022-02-25 17:58:23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早春二月,万物萌生,俯瞰雄安新区,一座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现代化新城在春光的照耀下,格外朝气蓬勃。或打造园林景观,或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者们高涨的干事热情令人点赞不止。

雄安新区一派繁忙火热的建设景象。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这片土地。在看了新区规划介绍短片和听取相关汇报后,总书记就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规划设计建设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总要求。他指出,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谆谆嘱托,殷殷期望。5年来,从“一纸规划”到重点项目“多点开花”,再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雄安画卷已经徐徐铺展:“1+4+26”规划体系编制实施,启动区建设扎实推进,12.7平方公里的容东片区基本建成,安置区相继入住,雄安高铁站和京雄城际铁路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4条高速3条国省道500多公里对外骨干路网已建成通车,中国星网、中国中化等落户新区,一批高校和医院正在选址落地,“千年秀林”绿意盎然,18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美景纷呈,“华北明珠”白洋淀碧波万顷,水质从2017年劣Ⅴ类全面提升至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雄姿初显的“未来之城”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印刻着建设者的奋斗足迹,也向全世界展现了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标杆的全新密码。

这是白洋淀内的村庄(2021年8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先植绿、后建城的全新探索。从2017年秋季开始,雄安新区启动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为目标的“千年秀林”工程。截至目前,千年秀林建设成效明显,累计造林43.5万亩,雄安郊野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建成运营。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2021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为Ⅲ类,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三项主要指标均同比下降16%以上……5年来,雄安新区蓝绿交织的底色越擦越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这是先地下、后地上的全新实践。综观雄安新区一些项目建设现场,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全都集纳在地下综合管廊中,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这意味着,雄安新区的地面景观将给人以美的享受,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在雄安数字交通实验室,负责人任大凯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远程操控(2021年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这是制度、体制、科技的全新升级。推进行政审批局改革模式,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积极推动国家部委审批权限向新区下放;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搭建起以“一中心四平台”(城市计算中心、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CIM平台和块数据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城市基础框架,多项关键技术已经实现创新突破……雄安新区从设立之初,就确定了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过去五年间,无论是一棵棵拥有二维码标牌树木的种植还是一批批新基建项目的落地,无论是不舍昼夜的建设进度还是俯拾皆是的智慧应用,都见证着“雄安质量”,刷新着“雄安速度”,指向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目的。作为“未来之城”,雄安新区从重点项目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从公共设施配套到生产生活方式,都“妙不可言、心向往之”,不断提升着新区的吸引力,也激荡起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的澎湃力量。

  “能有机会参与到雄安建设,亲历雄安发展是我的莫大荣幸”“新区大有可为,我们必须大有作为”……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雄安新区建设者对过往成就充满骄傲,也对前方的奋进路充满期待。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正迎着春光踔厉奋发。

关键词:雄安新区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