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吴苗苗 李元华)去年,受罕见秋汛影响,河北省冬小麦播期较晚,今春促弱转壮、夺取夏粮丰收的小麦春管任务十分艰巨。
“你看这片地,冬前出苗率才50%,是典型的‘土里捂’,通过我们精心管理,现在出苗率已经达到9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专家贾秀玲看着眼前返青的麦田说:“借助科技力量,促弱转壮,让一、二类苗多增产,三类苗少减产是我们今年努力的目标。”
开春以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耕作栽培和小麦团队科技人员按照农业农村部和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壮苗、促弱转壮”专项行动要求,持续开展一系列小麦春管技术指导,助力小麦苗情由弱变壮。
河北省农科院小麦专家李辉(前排左二)和中国农科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刘录祥(前排右二)一起,在宁晋县进行田间技术指导。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摄
深入田间地头 打响科技会战
从2月初开始,省农科院粮油所专家的脚步就没停过,他们对省内麦田苗情、墒情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持续的追踪调查,掌握了大量的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和苗情转化的翔实资料,并根据各地区小麦苗情差异、苗情特点、不同类型,按照科学诊断、精准施策的原则,及时调整细化技术指导方案,对晚播的弱苗进行“把脉问诊”。
“今年苗情分布较复杂,以往的经验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因地因苗,精准施策。”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研究员李辉在河北省冬小麦“科技壮苗”百日会战誓师会上说。
李辉(右)和贾秀领(左)正仔细察看苗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摄
“面对面”“零距离” 线上线下技术服务
抓好冬小麦苗情促弱转壮,科技是关键,省农科院粮油所的专家们把科技实实在在地带到农民身边。
3月9日,贾秀领带队调查了邯郸市永年区小麦生育进程,讲解了当下小麦水肥管理的关键技术,提出对三类弱苗立即抢浇起身水、追施适量硝态氮肥,促弱苗转化,构建合理群体,来促进分蘖成穗和穗分化,攻穗数、保粒数、增粒重。
“农技人员现场指导,送来及时雨,让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农技知识和科学种植本领,增加了种好地、再夺丰产丰收的信心。”爱耕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西林开心地说,有农业专家在,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无人机和自走式喷雾机准备喷洒作业。
除了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粮油作物研究所的科技人员还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会、微信咨询等方式为种植户提供生产技术服务。3 月11日,小麦育种专家陈希勇开展了河北省优质小麦春季促弱转壮田管技术培训会,新型经营主体、业务骨干、种植大户等60余人参加培训。
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共进行技术培训6场次;发放明白纸和宣传资料2000余份;培训种植户2000多人;通过微信为农户解答问题、进行技术咨询500多条。
目前,河北省小麦在积极的管理措施下,从南至北陆续返青起身,苗情向好快速转化,尤其三类苗促弱转壮明显。据农情调查,截至3月18日,全省一类苗面积767.7万亩,占比22.9%,二类苗面积1600.2万亩,占比47.8%,三类苗面积982.9万亩,占比29.3%。一、二类苗占比比越冬前提升31.4个百分点,达到70.7%。123万亩“土里捂”麦田已全部出苗。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苗情长势、春耕春管关系夏粮丰收,成为牵动农民生计、关乎粮食安全的大事。在这个特殊的春天,河北各地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专家忙碌的身影,他们全力为苗情转化升级助力,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