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胡晓梅
时值四月,燕赵大地一派明媚春光。春花竞相绽放,红似火、粉如霞、白胜雪。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里,身着汉服出游的年轻人屡见不鲜。汉服与古镇融合,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画卷。汉服掀起国潮新风,成为消费新风尚。
第二届石家庄汉文化节上的汉服朝代秀。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胡晓梅 摄
“汉服+景区”成年轻人创新玩法
4月4日,正定的东城门,三三两两的“小姐姐”,身着华美汉服,赏古建,听细风,步伐轻盈,一阵微风吹拂,环佩叮当,尽享穿越之美。
春光里,石家庄市内的裕园、龙泉湖湿地公园,国风美少女们穿着汉服纷纷打卡拍照,她们碎步于亭台楼阁之中,或以圆扇半遮面,或撑一把油纸伞,古风氛围感满满。
点花钿,描青黛。小桥流水间,广袖飘飘;深宅古弄里,衣袂翩跹。在鹿泉德明古镇启幕的第二届石家庄汉文化节上,汉服游、汉服朝代秀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东胜·土门关的“古装快闪”受到游客热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胡晓梅 摄
清明小长假,东胜·土门关举办了古装快闪、巡游祈福活动,表演者身着各色霓裳,展现着不同朝代的祈福场景。景区内,也不时会看见穿着汉服的游客,徜徉于古色古香的街巷。汉服游成为景区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
“我们在德明古镇连续举办了两届石家庄汉文化节,第一届带动景区客流2万人次。从去年开始,与我们对接汉服文化活动的景区、地产、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河北广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彭蕾说,年轻人穿汉服出游,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近两年,穿汉服出游已成为时尚风潮,小众汉服正在渐渐走向大众化。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汉服消费比上一年增加了149%。
正定汉青汉服生活馆里的“小姐姐”正在试穿汉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胡晓梅 摄
国潮风推动汉服走红
“我从小喜欢传统文化,狂热地追捧汉服文化,每隔一两个月就想购置一套新汉服。”石家庄市第四十五中学高三学生崔碧瑶说,她目前已收藏汉服100多件、40多套。
崔碧瑶(后)和好朋友穿汉服在景区打卡拍照。崔碧瑶供图
3月27日,在东园汉文化生活馆,崔碧瑶聊起了她和汉服的故事。6岁的时候,她就开始接受汉服、古琴、书画等传统文化教育。每年的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里,她都喜欢穿上汉服参加各种雅集活动。小学五年级的元旦联欢会上,她穿着汉服弹古琴,并作了汉服文化的演讲,从此,她越发喜欢汉服文化。初中的时候,她创办了盛世霓裳汉服社,还经常表演汉服走秀、汉服舞蹈。“我高中选择学习美术,就是为了以后设计汉服。我想开一家汉服馆,里面的汉服都是我的原创设计。”崔碧瑶信心满满地说。
“随着国潮风兴起,作为国潮消费主力的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彰显传统文化的汉服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石家庄市东胜广场冀承国潮馆负责人胡静说,店里的汉服销售业绩最好。春暖花开,来店里买儿童汉服的也越来越多。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各个朝代的服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构成,也藏着许多国家级非遗技艺,比如苏绣、蚕丝织造、缂丝织造等,这些都是让消费者深感自豪的。
正定汉青汉服生活馆里,“小姐姐”正在做妆造。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胡晓梅 摄
符号消费满足个性化需求
“95后、00后喜欢追求多元、个性、自我,是汉服消费的主力军。”正定汉青汉服文化生活馆创始人梅歌说,真正喜欢汉服的消费者,他们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代表的符号。
梅歌经营汉服生活馆已有十多年,他发现,对历史文化越了解的人,就越热爱汉服。他说,品质汉服一般都是定制的,恰恰是这份独特性满足了年轻人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穿汉服打卡拍照的“小姐姐”。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胡晓梅 摄
东园汉文化生活馆是石家庄的一家汉服体验网红打卡地。负责人张方认为,文化自信是汉服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重要原因。90后、00后从小物质生活优越、精神文化丰富,对中国传统和民族文化充满自信,更何况汉服本身也有一种西方服饰难以企及的东方美。她说,年轻消费者选购汉服最看重风格和朝代,周制、唐制、明制、魏晋制是最受汉服爱好者欢迎的几种制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热播,进一步推动了国学热,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对汉服的兴趣。相关专家建议,年轻人在欣赏汉服之美的同时,更应该用心体会汉服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