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一线记者讲故事 | 基层见闻:三亚稻花香 依依思故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胥文燕 吴昀 王潇 田梦 筵怡 
2022-05-21 08:45:38
分享:

三亚稻花香 依依思故人

  南海网记者 孟瑶

  亩产910公斤!又是一年5月,袁隆平老先生牵挂的杂交水稻在三亚南繁基地丰收了。这让我想起了2021年5月24日,那一天我执行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次直播任务。

  2021年5月22日下午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当我看完讣告,已经是泪流满面,就好像家中的长辈离世了一样。

  我是一个湖南人,出生在张家界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外婆经常陪我坐在门槛上玩,她会望着屋前那一片片的水稻田说:“要不是那个跟我一年出生的袁隆平,这个世上不知道还要有多少人挨饿。”读书识字后,袁爷爷的故事也多次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所以,从小我的内心对袁老就怀着一种亲切和崇敬之情。

  2014年5月,我来到三亚工作,刚到便听人说袁隆平院士的水稻实验基地就在三亚南繁。当时,我内心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自豪感。这种亲切源于袁老的故事陪伴我成长,这份自豪是源自地域的自豪。

  对于我来说,袁老的离世,既像一位亲人的离开,又像一位英雄的离去。

  2021年5月24日上午,我和同事带着袁隆平院士三亚追思会的直播任务,走进了这位陪伴着我成长的励志老人在三亚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寻找他曾经的痕迹。

  那是一个非常简朴的小院,里面有三栋矮楼,一栋是办公楼,一栋是宿舍楼,还有一栋是袁老几十年前居住过的旧宿舍,现在已经废弃。袁老的办公室在办公楼的二楼,里面布置简单但干净整洁,他的宿舍门口还张贴着防疫告示。中间的小操场设有简易的健身设施,那是袁老生前打球、下棋的地方。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要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所以在当天直播开始前,我给自己做了无数次心理建设: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袁老生前在三亚工作、生活的状态和场景清晰准确地传递给广大网友。可那天的直播被我搞砸了。

  在这位浸润了我生活30多年的英雄老人离去后,一切都变得如此悲伤。那天,在我直播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的眼泪决堤,情绪崩溃了。抑制不住的悲伤,无法弥补的遗憾,是我对这次直播的总结。作为一名记者,这是我完成的最糟糕的一次任务,但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任务。

  我记得在袁老的书房里,挂着一首他自题的小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这首诗激励着袁老也激励着我们,人的心思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绩,要向前看。

袁隆平院士生前在杂交水稻试验田收割、检验杂交水稻。资料图

  60年前,袁老曾经许下过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从此,他把一生都浸在了稻田里。

  袁老曾说过,“未来,海南对国家粮食安全仍然非常重要。”海南作为育种宝地,南繁作为种业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也必将在自贸港建设中,在国家粮食安全上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造福世人。

  一年了,袁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还在,他的传承还在,南繁的水稻研究也还在继续!

  监   制:王悦路

  策   划:曹朝阳

  统   筹:胥文燕  田   梦  姚   杰

  编   导:田   梦  王   潇

  记   者:孟   瑶

  摄   像:孟   瑶

  后   期:吴   昀

  视   觉:姚   杰  筵   怡

关键词:袁隆平,水稻责任编辑: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