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这里的故事很精彩!36家行业类媒体青年编辑记者走进河北看新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谢雅 
2022-08-17 08:56:00
分享:

  深入基层河北行 妙笔书写新征程

  行业类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谢雅)从太行山麓到千秋之城,青年编辑记者用脚步丈量河北,用心感知河北新貌。8月5日至12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记协共同组织开展行业类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是推动青年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在活动动员会上,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表示,新闻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满怀深情展现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满怀自豪书写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满怀热忱讴歌伟大人民的团结奋斗,满怀自信讲述伟大中国的精彩故事,组织推出一批展现时代风貌、彰显中国气质的精品力作。

  8月5日,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记协共同组织开展的行业类媒体青年编辑记者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在西柏坡召开动员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活动中,来自36家中央和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青年采编骨干,走访革命圣地,体验基层生活,领略雄安新貌,记录河北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见证河北发展成就。

  忆党史,砥砺初心使命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思想升华、一次行动感召。学习党史,是砥砺初心使命最好的教科书。

  8月6日,来自36家中央和全国性行业类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在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庄严宣誓。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8月6日,青年编辑记者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向五大书记铜像敬献花篮,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献花仪式后,全体人员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坚定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广场。

  暑热未尽,顶着炎炎烈日,一行人来到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北庄村等地,肃立瞻仰、抚今追昔,回顾党的光辉历史。“看着旧址里一件件历史实物,看着纪念馆里一张张生动照片,我仿佛回到了革命先烈们当年波澜壮阔的斗争岁月。”参观结束后,《人民公安报》记者袁猛不禁发出感慨,“一路走来,我最真实的感受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青年编辑记者在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学习。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在平山县里庄村的《人民日报》创刊旧址里,立着一棵百年老椿树,它见证了一段党的新闻事业的辉煌历史。

  《人民日报》创刊旧址守门人康贵起今年已经70岁,他的父亲曾是这里的老房东,每每有前来参观的人,康贵起都会放下手中活计,引领游客参观。从邓拓旧居到张磐石旧居,从印刷厂到译电室,伴着钥匙的哗哗作响,一扇扇门被推开,那段红色记忆扑面而来。

  康贵起带着平山方言的讲解不是话术、也并无技巧,有的只是满腔的热血与深情,也正是因为这份朴实无华,将一行人瞬间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青年编辑记者与讲解员康贵起在《人民日报》创刊旧址合影留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当看到展板上列着上百名为革命献身的新闻英烈的名字,我深受感动。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但他们手中的笔何尝不是刀枪呢?”《中国信息报》记者时晓冉被战争年代新闻工作者的奋斗与牺牲精神深深震撼。

  岁月悠悠,初心依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闻工作者,虽远离炮火硝烟,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面对风云激荡的思想舆论场,又该如何做?在陈设简陋的《人民日报》创刊旧址里,这群青年人满怀虔诚与尊敬,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寻足迹,见证农村新貌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俯瞰图。中共阜平县委宣传部 供图

  青年编辑记者一行人,一路行走、一路学习、一路收获。

  8月7日,迎着立秋后的第一场雨,一行人前往革命老区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进行调研学习。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残雪来这里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看望困难群众。如今,曾经与总书记话家常的顾宝青给编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顾宝青热情地向青年编辑记者介绍骆驼湾村的变化。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俺没事就会来老屋这溜达溜达,俺还会跟游客们唠唠总书记来俺家的事儿哩!”今年已76岁的顾宝青热情爽朗,向一行人介绍,现在大家都用上了地暖,她也不住在老屋,搬进了新楼房。这里也成为骆驼湾脱贫攻坚成果的最好见证。

  十年一晃,山乡焕然一新。面对这幅乡村振兴的画面,现场的青年编辑记者深受触动。

  青年编辑记者与阜平县相关负责人在骆驼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召开座谈会。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琦 摄

  “咱们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如何?在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是如何做的?”“硒鸽养殖和林果、菌菇种植对带动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能具体介绍一下脱贫过程中保障安全用水是如何做的吗?”“请问,在促进年轻人来阜平就业创业以及促进当地脱贫人口就业上,有哪些具体的惠民政策?”……

  在骆驼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来自全国各个行业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与阜平县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在一问一答中,与会青年编辑记者表达了对老区发展、民生改善的关切。

青年编辑记者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座谈会后,一行人来到了位于阜平县城南20公里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国文化报》记者李荣坤在纪念馆内参观时给她的孩子打去了视频电话,“我想让他看看这些文物,感受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想让他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换来的,来之不易。”

  秋雨绵绵,伴着三伏天的热气,潮热难耐,大家身上的衣衫也早已不知被雨水还是汗水浸湿,但脚步却从未停歇。

  观未来,勾勒雄安图景

  融入无数人梦想的雄安,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一步一步从蓝图变为现实。8月9日,一行人来到雄安新区,切实感受了这座未来之城的世界眼光,也记住了白洋淀畔百姓的袅袅乡愁。

  “通过对雄安新区未来规划的详细了解,我们看到雄安新区未来将成为高标准高水平的智慧之城、创业者圆梦的梦想之城、居民生活富足的幸福之城。”《检察日报》记者赵晓明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参观时不禁发出感慨。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正在为编辑记者介绍雄安新区水环境图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正在为编辑记者介绍如何利用5G+VR仪器,对白洋淀水质进行“现场”测查。“这也太神奇了!足不出户就能看到白洋淀所有的监测指标。”大家戴着VR眼镜,高科技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与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让在场的人赞叹不已。

航拍白洋淀。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下一站,一行人前往安新县王家寨村望月岛。王家寨村是白洋淀唯一没有陆路交通的纯水区村。十几个小岛通过小桥相连,形成独特的碧波环绕的水村风光,被誉为“淀中翡翠”。水上行舟,在犹如青烟般的蒙蒙细雨中,轻舟划过,两岸荷红苇绿,在水墨画卷中随着小船荡起的细浪缓缓铺开,美不胜收。此情此景,也感染着在场的编辑记者,大家纷纷用笔尖和镜头记录下这幅水城共融的美景。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陈静正在向王家寨村民学习编织蒲墩。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在王家寨村的一个小院里,几位村民正在教《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陈静用蒲草编织蒲墩。一根根蒲草在村民们手中熟练地穿梭,没想到陈静轻轻一折,蒲草就从两头裂开了。“看着挺简单,原来还是需要技巧的,您再教我一下,我再学学。”不服输的陈静在村民的指导下反复尝试几次后终于掌握了技巧。蒲草编织技艺不仅为白洋淀的文化传承增添了色彩,也为王家寨村的经济发展拓宽了道路。

黄湾村雄山公园与夜市俯瞰图。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走啊!带你们去看看我们村的夜市!”8月10日傍晚,刚来到雄县黄湾村的一行人,就被村干部喊上了观光车,一路往村中心开去。夜市上,整条步行街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标准化建设的小吃窗口干净整齐,步行街两旁还精心设计了灯光花海。

热闹的黄湾村夜市小吃一条街。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赏音乐喷泉、吃特色小吃、逛游乐场、投飞镖、套大鹅……马路对面的雄山文化主题公园更是熙熙攘攘、欢笑不断,有吃完晚饭带着孩子出来遛弯的村民,也有专门从周边赶来游玩的外地人。看到这一幕,这些从城里来的编辑记者惊讶不已,本以为该早早万籁俱寂的农村,现在竟也过起了“夜生活”。

  在这里,青年编辑记者一行切实感受到了雄安这座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的幸福烟火气。

  践“四力”,体悟基层温度

  几天的行程即将结束,一行人的足迹在他们心里凝结成了热血沸腾的声音。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编辑记者座谈交流会。

  8月11日,青年编辑记者在黄湾党群服务中心与黄湾村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忆昔日,树乱砍、地乱占、房乱建、打架斗殴无人管;看今朝,村变新、业变兴、民变富、百姓无不笑开颜。”8月11日,青年编辑记者一行在黄湾党群服务中心与黄湾村相关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时,黄湾村党支部书记刘秋乱给大家说起了这段描述黄湾村今昔对比的顺口溜。

  “在我们看来,黄湾村富裕而平静,村民的幸福生活令人羡慕,那老乡们现在还有没有什么困难?”会上,《中国科学报》记者李晨阳抛出了她关注的问题,村干部坦率地作出回应。

  “可以看出,他们对老乡的困难,不是泛泛了解,而是精准到户。村干部们对老乡实际遇到的困难、真正关心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思路,他们做到了自己所承诺的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村干部的坦诚与负责,让李晨阳很受触动。

8月12日,青年编辑记者在交流总结会上积极分享心得体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谢雅 摄

  “作为一名铁路行业的新闻工作者,既要从铁路出发,记录铁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要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聚焦铁路行业的发展。心系路内,眼向路外,铁路新闻报道不仅在一条条线路上、一座座车站里,更在美丽的乡村里、建设的城市里、人民的笑容里。”《人民铁道》影视中心编导南博在最后一天的交流总结会上发表了自己的感悟。

  8天时间里,这一行青年人走访了平山县、正定县、阜平县、雄安新区等地,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刊发了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

安新县人民法院白洋淀巡回法庭。人民法院报记者 何雨潇 摄

  “作为一名法院报记者,我一来就看到矗立在白洋淀码头上的安新县人民法院白洋淀巡回法庭,我问了望月岛上的村民,他们以前有纠纷要先坐船到县城再坐车到法院,而现在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人民群众的需求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这才是人民法庭应该做的。”《人民法院报》记者何雨潇对安新县充满温度的司法服务感触颇深,发表了一篇《法官一句话,让想打官司的白洋淀民宿老板惊讶了!》的报道。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雷萌发表了《美丽乡村的幸福底色》,带读者直观感受了太行山深处美丽乡村的变化;《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高拯坤发表了《“村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河北阜平乡村振兴“走新”又“走心”》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老区的新面貌……

  行万里路眼自明,学而进思笔如神。8天的采访调研,经历了伏天的烈日当空,也经历了初秋的暴雨如注,但也让这些青年人深知,好新闻是深入一线“跑”出来的、“挖”出来的,脚下沾满泥土,笔下方见真情。

关键词:行业类媒体,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责任编辑:张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