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走进农科院·看科技力量②|玉米满仓 遍地金黄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苗苗 李元华 
2023-01-03 17:33: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李元华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022年,河北省秋粮再获丰收,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各地共收购新玉米8.745亿公斤,同比增加1.39亿公斤,平均收购价格为2.76元/公斤,同比提高0.1元/公斤,种粮农民实现增收。听到这个好消息,宋炜心里很高兴。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种业市值最大的农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种源安全至关重要。优良品种的种植与推广是玉米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宋炜是河北省科技支撑玉米现代种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多年来,选育玉米新品种,开展种质原始创新,挖掘玉米产量、品质、抗性性状基因的应用研究是他和团队成员日夜忙碌的主题。  

  家庭农场里堆放着收获的玉米。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元华 

  新品种质、量迎突破 实现农田增产

  “宋老师,你看,这是我们收获的玉米。”近日,宋炜刚走进河北省赵县宝丰源家庭农场,赵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锁辉就迎了出来。多年的合作让他们十分熟悉,玉米喜获丰收也让赵锁辉心里充满喜悦。

  晾晒场上,新收获的玉米堆放在一起,一片黄澄澄金灿灿。宋炜拿起一颗果穗仔细端详,穗型饱满、籽粒结实。他满意地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选育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冀玉3421’。”  

  宋炜(中)与赵锁辉(右)一起探讨玉米品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摄

  河北省大部分处在黄淮海夏播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多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玉米生长期高温多雨、雨热同步,有利于玉米生长。但河北省也存在极端自然灾害、病害多发频发的问题,并且,河北省内具有地域、生态多样性,不同区域和生态类型区对玉米品种的需求也不同,目标各有侧重,但高产、稳产是玉米生产的永恒要求。因此,“高产、稳产、广适、多抗、适合机械化”一直是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玉米中心的育种方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育成一颗好种子是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的积淀。经过周而复始的种收试验,多年潜心研究探索,玉米新品种性能越来越稳定,终于迎来开花结果的时刻。  

  试验田里生长的玉米。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供图

  2018年,“冀玉3421”品种通过国家黄淮海区审定,2021年被河北省种子总站推荐为河北省适宜推广品种,2022年被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为适合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

  2020年,“冀玉757”通过国家黄淮海夏播区审定,2022年,又通过天津春播区和河北夏播青贮审定,是河北省第一个高淀粉、高产、粮饲通用、春夏播兼种的玉米品种。

  “赵县玉米种植面积保持在54万亩,近两年,从省农科院粮油所玉米中心引进高淀粉新品种‘冀玉3421’和‘冀玉757’,并不断推广新技术,使赵县玉米种植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赵锁辉对记者说,有了这么好的品种做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不是问题。  

  玉米喜获丰收。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供图

  探索“畜牧企业+种植基地”经营模式 促进农业增效

  河北省是畜牧大省,对青贮玉米饲料需求强烈。

  “2022年4月,我们联合无极珈江牧业、赵县艾拓牧业、鹿泉金丰公社等经营主体开展‘玉米竞争力提升行动——种养结合高产高效青贮玉米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方’,选用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集成了玉米秸秆过腹还田(牛粪腐熟撒施旋耕),高密度精量种肥同播+覆膜+封闭除草一体实施,高效种子包衣与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等关键高产高效技术。” 宋炜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种养结合,青贮玉米+谷子”的一年两季种植模式。示范面积500亩,辐射面积30万亩。

  2022年7月,无极县珈江牧业示范方测产结果显示,亩产青贮玉米4.29吨,比当地常年种植的青贮玉米增产30%以上,每亩增加收益800多元。  

  试验田里,玉米长势良好。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供图

  在示范方里,“冀玉3421”和“冀玉757”两个玉米新品种均表现出青贮品质优良、粮饲兼用的特点。“冀玉3421”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青贮玉米标准,“冀玉757”的品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青贮标准!

  “良种+良方”使河北省青贮玉米生产取得新突破,对全省“畜牧企业+种植基地”种养结合模式的推广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展高附加值鲜食玉米生产 助力农民增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升级,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因此,对鲜食玉米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宋炜介绍甜加糯玉米新品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元华

  河北省是鲜食玉米产业大省,常年播种面积在50万亩左右。鲜食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三种类型。河北省传统的鲜食玉米种植以糯玉米为主,近年来甜玉米面积有所增加,但适销对路的甜加糯鲜食玉米品种是河北省育种和生产上的短板。

  寻求突破,迫在眉睫,因此,彩色甜加糯型鲜食专用玉米“冀糯172”应运而生。  

  实验室里,玉米中心科研人员正在检测玉米质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这种鲜食玉米新品种又甜又糯,很受市场欢迎,我要多种点。”正定福顺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宋瑞岭尝到了种植鲜食玉米新品种的甜头。他种的玉米一上市就被一抢而空,地头价卖到了2元/穗,亩收益达5000元。

  据了解,“冀糯172”是在甜玉米和糯玉米基础上,利用花粉直感效应,在F1代杂交果穗上同时产生甜、糯两种籽粒。与传统糯玉米或甜玉米相比,该品种不仅糯性好,而且甜度高,食用口感更佳。

  “‘冀糯172’是我们农科院粮油所通过河北省审定的第一个鲜食玉米品种,后续品种白甜糯‘冀糯175’已经通过2021年河北省审定,同时,后备品种充足,有望近3年内有5-10个品种通过审定。”宋炜自信地说。

  目前,“冀糯172”已成为冀中南地区主栽的甜加糯品种之一,而甜加糯鲜食玉米系列新品种的问世,弥补了河北省现有市场上鲜食玉米以大穗类型为主、缺乏适合真空加工的高品质中小穗型品种的不足,有利于延长玉米产业链,同时,为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品种支撑。

  (部分视频素材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提供)

关键词:河北,玉米,专家,农林科学院责任编辑:吴苗苗